金融卡除了它的使用功能外,已成为收藏爱好者青睐的对象。就在电话磁卡被炒得热火朝天的同时,金融卡的升值潜力也越来越被看好。
金融卡最早起源于美国。1915年,美国的一些商店为招揽生意发行了一种赊购商品——约期付款的信用卡,受到顾客的欢迎,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1952年,美国加州的富兰克林国民银行也采用商家卡的方式发行了第一种银行信用卡。1986年,中国银行发行了中国内地的第一张银行信用卡——长城卡。
现在,“集卡热”风靡欧洲各国,个别发达国家收集金融卡的人数已接近或超过集邮人数。有人宣称:“集金融卡是继收藏实物货币、纸币之后的新型货币——电子货币。”
中国金融卡业务虽然起步较晚,但因中国的改革开放力度加大,不少人看到了金融卡巨大的投资潜力。如早期的商家卡,因为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中的一时松动,各地冒出这种“地方货币”。这一违规金融卡不久后即严禁发行,作废的商家金融卡遗留民间,成为一种体制改革的史证收藏品。尽管这些商家卡额定面值已经用完,但是丝毫不影响收藏爱好者的兴趣。如今一张早期著名商店发行的购物卡、友情卡、友谊卡、会员卡、纪念卡、工贸卡和健身娱乐行业发行的消费卡等,市价已经攀升至100到500元。最早发行的中国银行长城卡,有信用卡、地区卡、石油卡三种。其中,这三种卡又分为个人卡和单位卡两类。个人卡再分为个人金卡和个人普通卡两小类,每一类都分彩色照片卡和非彩色照片卡两种,种类繁多,若能集全就真是奇货可居,升值潜力极大。
目前,大多数金融卡在收藏品市场上价位还比较低,普通的信用卡、转账卡、取款卡、借记卡、储蓄卡、查询卡、一卡通、保险卡、住房公积金卡和人们熟悉的长城卡、龙卡、牡丹卡、金穗卡、太平洋卡等,市价每张仅10元至30元,与发行价相当。这种状况肯定不会长久,随着大量作废的银行卡和商家被发行单位回收后剪角销毁,遗留在民间的数量会越来越少。一旦收藏金融卡的热风启动,金融卡藏品必然看涨,特别是早期的卡板块,自然会身价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