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20版:百姓写手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母爱,心中永远的痛
游记
上期百姓写手 排名
天 时·地利·人和
新闻网广告
高考沧桑
何须“伤仲永”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 年 6 月 21 日 星期    【打印】  
《洛阳晚报》评价网上调查>>>
高考沧桑
刘大作
  今年的高考结束了,不知有多少考生和他们的老师、家长、亲友正在喜忧交加地担心、等待和盼望。

  我的孩子几年前参加过高考,那种一会儿下油锅、一会儿进冰窟,备受煎熬的感觉,至今记忆犹新。

  但是,回忆40多年前自己参加高考的情景,却完全不是这样的。记忆中至少有三点不同。

  第一是心态不同。我1963年毕业于开封一所省重点高中,学习成绩属于上等但不拔尖。记得当时我们班除了几个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略显紧张外,多数同学的心态都很平和,平时聊起来,说的都是最终能考上哪所学校的问题,根本没去想“考不上”的可能。当时有一句玩笑话就是:“考砸了,还有××师范学院兜着呢。”

  这话固然有些狂妄,但其轻松乐观的情绪是在今天的考生身上所难看到的。那年春天,毛主席发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我们办板报、开晚会、做好事,样样活动都照常开展,学校和社会也并没有“一切为高考让路”的说法和做法。

  第二是考试经历不同。高考那三天,每天早上父母照常去上班,外祖母出门买菜,我把剩饭剩菜放到一起热成一碗“烩饭”,吃完就去考试了。中午学校送一顿午饭到考场,饭后就在师院的大礼堂里坐着歇一会儿,没有一个同学有“亲友团”。

  第三是录取不同。那时报考大学的专业分理工、文史、医农三大类,我报的是理工类。说实话,当时我根本不懂什么是“理”,什么是“工”。在别人的影响下,我的前三个志愿分别填的是北大、南开和北京铁道学院,最后考上的是北京铁道学院。

  如果是现在,我的第三个志愿是不可能实现的。我儿子1999年考了701分(标准分)还遭遇了高分落榜的下场。上世纪60年代,全国的人口是6亿多,现在是13亿,人口增长了两倍多,但那时每年高校招生仅20多万人,近几年已达400多万人,录取比例增加了十几倍。

  但如今人们对高考的关心重视程度、紧张焦虑程度、竞争激烈程度以及高考在社会上的影响程度,却远远甚于当年。这是时代的进步、抑或是人们浮躁心态的膨胀,我真有些弄不明白,只是感叹今昔高考,沧桑巨变,不可同日而语了。 (机车厂)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