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洛阳的100个理由”摘登
专题网页平台
秦之声:洛阳的洛河是从我们陕西发源的。因为洛河,河南有洛阳、洛宁,陕西有洛川、洛南。洛阳不同凡响,是洛河边上最出类拔萃的城市。有缘千里来相会——我喜爱洛阳,就因为洛河连接我们的血脉。
赵艺:出差回洛阳途中,我和同行的外地朋友聊天。他告诉我:“我爱洛阳的人。他们热情、友善,富有奉献精神。洛阳街头的献血车上总是挤满了可敬的献血者,这是一道在其他地方很难看到的亮丽的风景线。”
Sing:第一次听说洛阳是在书本上看到了龙门石窟、白马寺和洛阳牡丹,那时候这座城市在我心中是神秘的。10年过去了,如今我成了洛阳市民中的一员。每每有同学或者朋友来,洛河的水、洛河边的垂钓、洛浦公园里打太极的老人……洛阳有着他们到很远的乡下才能看到的美丽,让他们赞叹。
澄雪心语:洛阳是我的第二故乡,我曾经认为她不如故乡淳朴,也没有大都市繁华,但洛阳人用他们不变的真情,为我抚平心灵的创伤。我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在这里尽情享受明媚的春天,唱响人生的幸福之歌!
手机短信平台
1370××××193 我们山东老乡孔子,周游列国是为讲学,唯独到洛阳是为求学。
1393××××252
厚重的历史文化没有其他城市能比,雍容华贵的洛阳牡丹甲天下!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不可复制的龙门石窟绝无仅有……洛阳新区今天的朝气蓬勃正在续写千年古都的精彩!我们洛阳的无限魅力处处展现,迷人的河洛风景比比皆是!洛阳不但倾国倾城,更能倾倒世界!
1372××××771
我爱洛阳!理由一:她传奇的昨天璀璨而多舛;二:她发展的今天大气又时尚;三:她希望的明天有你还有我!爱洛阳就是爱我们自己!
1383××××722
洛阳牡丹美名扬,我实心实意把歌唱:我曾经到过天南地北好多地方,我觉得最美的地方还是咱洛阳。洛阳悠久的文化传天下,洛阳新区和洛浦赛过苏杭和天堂。 (记者 李喆
整理)
“我爱洛阳的100个理由”征集活动,邀您用精炼、优美的文字,说出热爱洛阳的种种原因。您可登录洛阳新闻网(www.lyd.com.cn)或牡丹网(www.mudanwang.net)进入“我爱洛阳的100个理由”专题页面,发表留言;您还可编辑短信“W100+内容”,移动手机用户发送至10620379,网通小灵通用户发送至10379,每条资费0.5元,不含通信费,短信内容请勿超过70字,如超过70字,内容请分两次(或多次)发送。
城市文明·洛阳面孔大搜索
李俊贤:中国航天的“助推手”
|
李俊贤
|
李俊贤1928年3月生于四川省眉山县,1950年8月毕业于四川乐山技艺专科学校,成为辽宁省沈阳市东北化工局研究室的一名研究人员。
上世纪60年代初,国家决定发展我国国防尖端技术,确定了“两弹一星”及推进剂的研制任务,组织上决定调李俊贤担任研究室主任。
李俊贤同志奉命于1966年远赴青海,开始航天推进剂的研制工作。1968年2月,由他主持研制的用于航天人造卫星发射的高性能化学推进剂偏二甲肼获得成功。
1970年,组织上决定调李俊贤到黎明化工研究院,全面主持国内化学推进剂的研制和开发。在李俊贤和他的同事们的努力下,短短几年时间,就有一甲肼等一批重要推进剂相继问世。我国“东方红三号”通讯卫星以及“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陆续升空,使用的就是李俊贤他们研制的推进剂。
1995年,李俊贤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时兼任国防科工委火箭固体推进剂专业组副组长等职务。
【人物简介】
李俊贤,1928年3月出生,四川省眉山县人,1970年到洛阳黎明化工研究院工作。他研制成功氯胺法制偏二甲肼,满足了多种导弹的需要;研制成功一甲肼,满足了高效农药及长寿命卫星姿态控制需要;研制了鱼推-3燃料,现已用作我国热动力鱼雷的推进剂;参与主持了固体推进剂用端羟基聚丁二烯的中试研究。他被誉为“航天高能推进剂的先驱者”,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见习记者 张贵坊/文 时艳/图)
王绣:洛阳牡丹画的“领头羊”
|
王绣 (资料照片)
|
洛阳牡丹画正在成为洛阳的又一张文化名片,而最初使之在国内名声大噪的,则是一位从东北扎根洛阳的奇女子——王绣。
1969年春,刚被分配到洛阳工作的王绣,在王城公园第一次见到盛开的牡丹花时一下子惊呆了,她立即拿起速写本走进花丛中……
1983年,第一届洛阳牡丹花会成功举办,但当时洛阳的牡丹绘画几乎是一片空白。1985年,在相关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王绣的个人牡丹画展开展。这是新中国画坛第一次全部以牡丹为创作对象的画展,结果大获成功,她的作品被市政府当作礼品送给贵宾。自此,王绣迅速成名。
王绣的牡丹绘画一经风靡,牡丹画也身价倍增,画牡丹一时间在洛阳成为风尚,创作队伍日益壮大,并逐渐走向了产业化。
数十年间,王绣担当起洛阳牡丹画的“领头羊”,其人其画,“名冠中州,响彻中华”。与此同时,她开班授徒,诲人不倦,培育出了一大批牡丹画的行家里手,为弘扬洛阳牡丹文化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人物简介】
王绣,女,汉族,1942年出生于哈尔滨市,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1966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系。现任洛阳博物馆馆长、河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洛阳市美术家协会主席,是国内首屈一指的牡丹画家。曾荣获国家文化部贡献奖,获得文化部“全国优秀文艺工作者”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王绣的牡丹画气韵典雅,章法严谨,笔墨酣畅,妩媚动人,尤其在色彩的搭配上独具匠心,形成了雅俗共赏的独特艺术风格,享誉画坛。
(记者 邓德洪/文 张光辉/图)
“我爱我城·发现洛阳之美”征文
龙门莲花,厚重的文化之美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说:“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之美,美在名山秀水,更美在石窟艺术。龙门石窟,是佛教文化的圣地。莲与佛教结有不解之缘,佛教把西方极乐世界比作清净不染的莲花境界。佛教在很多地方都是以莲为代表,可以说莲即是佛,佛即是莲。龙门石窟,是莲花世界,这里随处可见的莲花雕刻,造型各异,栩栩如生,将“宝花降祥,蔽五云之色”的佛教道场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佛祖降生、步步生莲的佛传故事,也可以看到端坐莲花宝座、头戴莲花宝冠的菩萨,手捧莲花的供养人像。可以说,龙门石窟将莲花之美丽和圣洁用艺术的语言作了完美的解读。而将莲花与造像衔接得美妙绝伦的当数开凿于北魏时期的莲花洞中的莲花,其直径大有丈余,整个洞顶以莲花为宝盖,花心正圆,上生莲子,外有一轮大莲瓣,大莲瓣间夹着小莲瓣,花态饱满丰润,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在北魏时期的洞窟里,藻井(即窟顶)装饰图案以莲花为构图中心是很普遍的现象,而像莲花洞藻井如此硕大、以高浮雕莲花图案为主体的,却较为罕见。通常,精雕细刻的藻井、背光等基本上是作为烘托主像,为渲染洞窟气氛而出现的,而莲花洞的藻井图案,除了有力地发挥烘托、渲染作用外,还增添了莲花洞与众不同的景观,其本身也具有较高的独特欣赏价值。
唐代莲花雕刻更多,万佛洞的主佛坐于八角形束腰莲花座上,主像背后雕有52枝莲花,借以表现阿弥陀佛52身。这52枝莲花,莲茎、蕾、叶、花、蓬相间,是唐代莲花雕刻中的神品。奉先寺卢舍那大佛趺坐在双重莲瓣的八角形须弥座上,背光中的莲花更是雄浑丰丽。
洛阳是一个花城,自唐宋以来,洛阳牡丹名扬天下。但此前,莲花却是这个城市的“花王”。莲花别名甚多,如荷花、芙蕖、芙蓉等。像牡丹一样,河洛地区也是莲花的原生地,在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就有莲子的出土。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记述河洛地区“山有扶苏,隰有荷华”、“彼泽之陂,有蒲与荷”。在赏莲吟诗之中,莲花已与河洛文化结缘。
东汉永平求法,佛法东来,首传于洛阳,佛教哲学家根据洛阳的赏莲文化之俗,强化了莲花的哲学内涵和佛教象征,称莲花有“在泥不染”等四义,有“香、净、柔、爱”等四德,这样借助于本土的莲花,佛教哲学与儒、道哲学实现了成功的对话,莲花在百花之中最先脱颖而出。
汉魏的洛阳,莲花成为最重要的观赏植物。东汉灵帝的西园,有叶径一丈的夜舒荷,西晋武帝司马炎修筑种有望舒荷的池苑。曹魏诗人曹植《芙蓉赋》云:“览百卉之英茂,无斯华之独灵。”他认为莲花乃百花之王,而当莲花开遍洛阳城的六月,“观者终朝,情犹未足。于是狡童嫒女,相与同游,擢素手于罗袖,接红葩于中流”。西晋洛阳才子潘岳《莲花赋》云:“游莫美于春台,华莫盛于芙蕖。”可见魏晋的洛阳,莲花甚盛,赏者甚众。
西晋灭亡,汉人南迁,把莲花文化传到南方。北魏迁都洛阳,厉行汉化,开凿的龙门石窟中,莲花成为石刻中最重要的花卉,借助于雕塑语言,莲花文化遂大行于世。
洛阳为华夏文化之源,正是有了厚重的文化积淀,佛教才能在这里完成本土化,成为中国佛教;正是有了独步天下的洛阳雕刻艺术,龙门石窟雕刻艺术才能彻底摆脱外来的风格,成为石窟艺术的里程碑;正是有了积累千年的莲花文化,才有了令人叹为观止的龙门莲花雕刻。龙门莲花雕刻,是瑰丽的河洛文化惊鸿之一瞥,是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的见证。那巧夺天工的雕刻艺术之美,中华佛教的神圣之美,博大精深的哲学之美,都通过冰清玉洁的莲花得以解读,因为她是集众美于一身的文化之美。
(郑贞富)
“我爱我城·发现洛阳之美”征图
小浪底:世界的惊叹
她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讴歌、赞美的母亲河,她曾经桀骜不驯、泛滥成灾,然而经过无数仁人志士的奔劳,如今的她已能排出体内的沉淀,轻松、温顺地奔流入海,造福自己的儿女和后代。
举世瞩目的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就是明证,调水调沙蔚为壮观。
看威龙喷水,巨瀑狂涛!看黄白交织,浪底云烟!看恢宏气势,惊涛拍岸!
小浪底,洛阳为之自豪,中华民族为之骄傲,全世界为之惊叹!
老牛/图 姚国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