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光临百姓理财室的是《洛阳晚报》的“白金订户”姜女士,她和老伴今年都已经70多岁了,都是我市某公司的退休职工,住着单位的房子。二老每年的退休金加起来有3万元左右。先前儿子买房买车时,二老资助了一部分资金,因此二老的积蓄只有2万元。好在二老平时的花销并不大,算上偶尔给孙子辈一些零花钱,一年下来也能节余2万元左右。同时,二老都享受着退休医疗保障。
姜女士的理财目标首先是晚年生活无忧;其次是孙女、外孙女年龄也不小了,二老想为她们准备一些嫁妆。现在,姜女士希望能改变目前单一的理财方式,以期获得更多投资收益,但又希望不会影响他们的养老生活。
我们采访了建设银行河南分行“理财团队”的专家,他们对姜女士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理财建议。
案例分析
从姜女士的家庭情况我们分析得出,二老的年收入为3万元,主要为退休金,而年度总支出只有1万元,储蓄率达到了67%,在退休阶段储蓄率还处于如此高的水平,可以看出二老生活上还是非常节俭的。
从资产情况我们可以看出,二老目前只有2万元的积蓄,自有资产较少,相应的抗风险能力也较差,虽然二老都有社会医保做后盾,但是一旦发生重大疾病和意外,自己仍然需要支付不菲的资金,从而引发财务危机,也会给子女造成一些负担。另外,儿子买房买车二老都给予了不少的资金支持,鉴于目前的家庭资产情况还是需要量力而行。
理财建议
首先,生活理财,保障先行。对于姜女士这样的退休家庭而言,家庭资产安全毫无疑问应该放在第一位,家庭保障必不可少。二老已经过了购买大病医疗保险和意外险的年龄,只能够借助家庭积累来防范,至少需要5万~10万元的资金做后盾,除了退休金的节余之外,可以考虑让子女按月提供一些赡养费来弥补。
其次,稳定投资,保值增值。一个家庭可以按照3个月~6个月的家庭支出准备一些应急资金,像姜女士这样的家庭,可预留5000元备用金以备不时之需,其余的资金则可用于稳健的投资。但要遵循“保值增值”的原则,首先应该是防范通货膨胀,达到资产不贬值的目的,其次才考虑在合适的情况下获取更高的收益。所以,不论是当前1.5万元可投资资金,还是每个月的退休金,都应该以固定收益类、低风险类投资产品为主,风险较大的股票及股票型基金的比例严格控制在30%以内,存款、债券、债券型基金、货币型基金是投资的主体。比如货币型基金,除了具有较高的安全特性外,还有比定期存款更优越的地方。老年人的大额支出基本上没有固定的预期,提前支取定额储蓄将会有较大利息的损失,而货币型基金按天计收益,还可随时赎回,兼具“定期收益、活期便利”的优势。
再次,适时休闲,延年益寿。由姜女士家庭超过2/3的家庭结余比例可以看出,他们的储蓄率很高,生活过于节俭。对于他们而言,应适当增加一些休闲娱乐和保健项目支出,保持身心健康,年支出比例在年收入的50%左右比较适当。
特别提醒
养老理财需“先行”
国际金融理财师王韶华为我们算了这样一笔账:以现在月收入3000元、20年后退休的李先生为例,按照国家现行退休金制度和养老金制度,他退休后每月可以领取相当于退休前月收入1/3左右的养老金,退休前后的收入落差非常大,退休金除了够每月的油盐酱醋米钱之外所剩无几,更何谈生活质量?而且退休金主要来源于个人账户的积累,退休后每月提取个人账户的资金,71岁时个人账户的资金就基本用完了。
而年轻时的理财规划可以帮我们缓解这些问题。仍以李先生为例,假设他想在退休以后,除了享受社会提供的养老保障之外,每年再增加2万元的消费额度,而且希望这笔支出能够持续30年,经过测算,李先生退休时需要建立一笔金额为40万元的养老储备,退休后按每年3%的理财收益水平进行管理,就可以在退休后的30年间每年支用2万元。那么这40万的养老储备又如何建立呢?比较适合的方法就是定期定额增加养老储备,从现在开始每年从收入中拿出13500元,按每年4%以上的理财收益水平进行管理,到退休的时候就可以积累到40万元以上的养老资金,这样李先生的老年生活就可以高枕无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