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11版:特别报道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千里之外,我们送你回家
新闻网广告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07 年 7 月 5 日 星期    【打印】  
《洛阳晚报》评价网上调查>>>
一精神失常的男子在洛阳人50多天的悉心照顾下恢复意识,本报记者一路随其赴山东潍坊寻亲——
千里之外,我们送你回家
记者 张喜逢 文 见习记者 王振华 图
  ①
  ④
  ③
  ②
  救助落难“黑人”

  5月5日15时许,洛阳市救助站的流动救助车像往常一样在街头巡查,寻找是否有需要救助的流浪人员。

  当救助车行驶到牡丹广场附近时,救助站工作人员刘旭突然说道:“停车,那里有一个流浪人员,我们快去看看。”车上两三名工作人员顺着刘旭手指的方向看去,在广场的东北角一个酒店旁边,蜷缩着一个“黑人”。

  救助站工作人员走到跟前才发现,这个男子年龄约50岁,头发斑白,蓬头垢面,身上的衣服黑黢黢,破烂不堪。他正躺在地上睡觉,丝毫没有察觉到有人站在身旁。工作人员摇醒他,询问是否需要救助时,他睁开眼睛惊恐不已。工作人员发现该男子精神失常,从口音上判断像是山东一带的人。

  在救助站里,工作人员立即给他端来饭菜。见他吃饱喝足,工作人员尝试慢慢为他脱衣、洗澡,孰料该男子力气大增,骂骂咧咧,将工作人员推倒在地。几个来回后,两三个人合力才将“黑人”制服,为他洗澡换衣。

  半个小时后,“黑人”瞅着镜子里白白净净的自己,摸着新衣服,看着一旁的工作人员只知道傻笑,似乎“黑人”已经理解了工作人员的良苦用心。

  根据有关规定,市救助站工作人员当日将“黑人”送往市第五人民医院接受进一步免费救助治疗。

  “黑人”突然“醒了”

  经医生诊断,“黑人”患有精神分裂疾病。

  6月24日上午,市救助站党支部书记王铭安接到市第五人民医院精神科主任刘跃刚打来的电话:“黑人”突然“醒了”,能够说出自己的家在何处,想起了自己的名字。

  这个消息令人欣喜,王铭安立即来到医院。此时,“黑人”说话虽然不十分流利,支支吾吾,但思路还算清晰,工作人员立即询问他的身世。他说自己叫刘国勇,家住山东潍坊市临朐县寺头镇。说完这些话后,刘国勇又开始语无伦次,记忆再次“沉睡”。

  刘跃刚告诉我们,刘国勇被送来时,精神比较亢奋,除了自言自语外,还保留着长期流浪的生活习惯,例如从地上乱捡东西,翻找垃圾,睡觉蜷在床上,从一些肢体习惯来看,他患精神病和在外流浪的时间不短,这类病人不容易完全康复。护士在照顾刘国勇日常生活时发现,他每天重复最多的话是“回家去,回家去,不呆了”。

  随后,医护人员推测刘国勇对家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即使长期在外流浪,潜意识里也没能忘记。护士就时常与他聊天,想办法唤醒他的一些潜意识,时常问他:“你来自哪里?”“想家吗?”

  可能是由于药物治疗和医护人员的精心照顾,在医院治疗50多天后,“黑人”突然间“醒了”,回想起了自己的身世,虽然还是经常“迷糊”,但是思维已逐渐正常,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王铭安告诉我们,当天听完“黑人”醒来之后说出的情况,他们立即与潍坊市临朐县警方取得联系进行落实。经过警方查询,证实在该县寺头镇文山村确有一名在年龄、身高等方面与刘国勇相仿的男子。

  救助站工作人员又通过警方向临朐县当地政府打了20多个电话后,终于与文山村的村支部书记取得联系,对方也证实该村名叫刘国勇的村民患有精神病,多年前走失了,如今只有老父亲一人在家。文山村村干部表示,尽快安排老人前往洛阳接亲人。王铭安考虑到老人年事已高、腿脚不便,加上刘国勇还在接受治疗,担心老人往返路上再发生意外,遂和医生商定,由他们护送刘国勇回家。

  踏上千里寻亲路

  6月26日8时20分,我们随同市救助站工作人员、市第五人民医院医生,驱车赶赴山东潍坊。刘国勇开始了千里回家之旅。

  汽车驶出洛阳后,刘国勇的表情一直很平静,除了时断时续地自言自语外,没有了往日的那种亢奋,似乎知道我们要送他回家。

  一路上,刘跃刚担心刘国勇长期坐车,容易精神紧张,时常与他聊天,每隔一段时间就问他口渴不渴,肚子饿不饿,需要不需要方便。

  14时许,由于中途堵车,我们在高速公路兰考服务区吃午饭。打饭时,救助站工作人员带着刘国勇,让他挑选爱吃的饭菜。吃罢饭,刘跃刚准备给他吃药,这时他突然伸出食指中指,脸朝一边看去。原来,看到别人正在抽烟,刘国勇也想来一根。

  随即,我们又是上烟又是点火。过了烟瘾,他才满意地服下医生递来的药。

  18时许,我们找到通往潍坊临朐县最近的一条村路。

  失散八年今重逢

  20时许,我们终于进入临朐县。在通向文山村的路上,刘国勇突然趴在窗户上,瞪着一双大眼睛,一只手指着路边一排排杨树,望着一片片麦田,另一只手拍打着窗户,惊喜地笑着,嘴里喊叫着什么。他的异样,让我们觉得这条路离他的家不远了。

  果然,10多分钟后,我们抵达寺头镇文山村附近,车刚停下,还没等我们与村里联系,两三个中年人就已经围了上来,追问我们“是不是从洛阳来的”。原来,文山村村支书在得知我们赶到的消息后,让村干部带着刘国勇的父亲从下午4点就在此等候洛阳来的亲人。

  这时,人群中走出一位年近八旬的老者,王铭安在老人耳旁大声说:“我们把您儿子送回来了!”

  老人身体颤抖了一下,眼泪哗地流了下来,紧紧地握着王铭安的手,不停地鞠躬再鞠躬。

  当人们把刘国勇从车内接出来的时候,老人牵着儿子的手抱成一团。在场的村民无不感动,向我们连声感谢。

  老人今年78岁,口齿不清。姓郑的村支书告诉我们,刘国勇是家中独子,从小精神就有些毛病。父亲刘福星一手将他带大,虽然儿子精神有问题,但还是很疼爱他,好吃的尽着孩子吃。8年前的这个时候,刘福星外出下地干活时,刘国勇从家里出走,从此不知去向。几天后,老人又出钱雇人前往附近潍坊和县区,断续找了近一年,可始终没有儿子消息。

  一名文山村村民告诉我们,老人时常责怪自己,觉得是他把自己孩子给弄丢了,村里人只要外出都很留意一些精神失常的流浪人员,希望能为老人找到儿子。这些年,老人对儿子的归来是望眼欲穿,始终不愿相信孩子从此消失。这次,老人听说失踪多年的孩子要回来,就早早地让村干部带他来这里等着。

  临别时,刘跃刚把刘国勇平时服用的药交给老人,并交待给他儿子服药的方法,老人递上一面做好的锦旗,再次表示感谢。老人啜泣着说:“不管孩子是癫了还是傻了,只要他在就是一个家。现在孩子能够回来,家里人重聚一起,洛阳人就是俺亲人。”

  图① 失散八年,父子重逢。

  图② 看到熟悉的场景,刘国勇脸露喜色。

  图③ 刘跃刚把药交给老人。

  图④ 老人送锦旗表谢意。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