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见习记者 杨文静) 昨日本报刊发的《母女失散六小时》一文引起读者广泛关注,大家纷纷打来电话,表示作为服务部门,行业的规定、制度不能作为服务缺失的借口,人文关怀才是服务的出发点。
西工区的张先生说,公交、出租等服务行业都是洛阳的城市窗口,经常见到报纸上报道的哥做好事,叫人竖起大拇指的事。但是,这次这个公交车司机的做法却叫人感到十分气愤,即便这个公交车司机当时不是故意的,当发现小女孩尚在车上后,他也应该采取补救措施,而以“不能让车上乘客都等她一人”为借口显然是不成立的。
涧西区的王女士看到此报道后,“气得浑身发抖”,打电话的时候情绪依然十分激动,她说:“我也是个母亲,也有一个女儿,想想如果是自己的女儿丢了会是啥心情……司机为什么不为做母亲的着想一下?”
西工区的殷先生提了一个问题:“我很想知道,当那个小女孩在车上求他停车等等她妈妈的时候,当那个可怜的母亲在后面边喊边追的时候,该司机心里在想什么?”殷先生说:“其实,固然不方便让一车人等一个人,按规定公交车的确都应该按时出站,但是在这种特殊情况下,我们应该想一下我们的服务宗旨是什么。”
西工区的肖先生说,他经常骑车经过凯旋路,很多公交车到站不靠边停,而是在离人行道有一段距离的地方停下来,乘客上下车很不安全。他说,他曾经见到一个小男孩才下26路车就被后面过来的自行车撞倒。肖先生说:“司机是方便了,但是为什么他不能为乘客着想一点呢?”
市公交一公司昨日早晨就开始查找这名司机,打算做相应处理。但正如热心读者杨先生所说:“处罚或者道歉都不该是最终目的,事情既然已经过去了,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加强服务理念的教育,并引以为鉴,避免再出现类似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