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蒋大为 |
|
一首《牡丹之歌》,让著名歌唱家蒋大为与洛阳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洛阳开始举办牡丹花会后,这首歌每到花会期间就响彻洛阳的大街小巷,说它是洛阳的“市歌”似乎也不过分。14日下午,在演出之前,蒋大为在下榻的酒店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初见蒋大为,记者有些吃惊:这位生于1947年的歌唱家,没有一丝衰老的迹象,根本看不出他是一位60岁的人。尽管已经名满海内外,蒋大为却谦和率真,尽显大家风范。
我们的话题自然离不开那首《牡丹之歌》。
幸运的“补偿”
记者:您能介绍一下《牡丹之歌》的创作背景吗?
蒋大为:我1975年到北京,成为声乐界一个“后起之秀”。1978年年底,作曲家吕远老师为1979年的“三八”献礼片《甜蜜的事业》创作主题歌,特意邀请我演唱,并根据我的演唱特点进行了改编。可惜1978年年底,我随东方歌舞团到东南亚演出了3个月。万般无奈,吕远老师就让另一位歌手演唱了主题歌,而且一炮而红。
作为“补偿”,1980年,当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电影《红牡丹》时,吕远为我“量身定做”了《牡丹之歌》。
当年中国唱片公司为这首歌出了塑料薄膜唱片,灌制了胶木唱片。当时负责录制唱片的于波老师(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季的夫人)对我说:“大为啊,那张唱片一上市,就卖了50万张。”当时那张唱片是5毛一张,而我当时的工资才42.5元,这首歌一下就在全国轰动了。
《牡丹之歌》把我和洛阳联系在一起
记者:您来过洛阳多少次?
蒋大为:不记得了,有的时候我是来参加牡丹花会,有的是参加其他活动。《牡丹之歌》把我和洛阳联系在一起。
记者:您第一次参加牡丹花会是哪一届?最近一次来洛阳是何时?
蒋大为:也记不得了,似乎是首届或第二届牡丹花会。这次洛阳之行离我上次来洛阳已经有3年了,这几年洛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