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9月,市民自发组织起来宣传丝路申遗。(资料照片) |
|
本报讯 (记者 陈小伟) 17日下午,记者从市文物局召开的新闻单位通气会上获悉,丝绸之路洛阳段和大运河洛阳段“两项申遗”准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
丝路跨国申遗:2010年提交世界遗产大会表决
2006年8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家文物局“新疆会议”明确:洛阳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之一,正式确立了洛阳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位;今年6月,国家文物局主持召开了丝绸之路联合申遗“新疆会议”,初步确定了丝路申遗的预备名单和申遗工作时间表。
市文物局局长郭引强介绍说,7月6日省文物局召开专题会议,强调丝绸之路(洛阳段)申遗工作近期要做好以下工作:组建专门的申遗工作机构,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申遗工作领导小组;按照申遗要求,抓紧委托设计单位编制入选项目的整体保护规划。
根据初步确定的丝路跨国申遗时间表,丝路跨国联合申遗项目将在2010年提交世界遗产大会表决。
大运河申遗:前期准备工作需要3年
今年6月20日,国家文物局在北京召开会议,部署大运河申遗工作。会议指出:将京杭大运河扩容为“中国大运河”,沿线的8个省(市)、24个城市参与联合申遗,明确将隋唐大运河纳入联合申遗项目,“大运河洛阳段”被明确为参与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之一。
郭引强说,大运河申遗是一项系统工程,6月20日“北京会议”明确:关于大运河申遗的确切时间,要看保护规划和文本准备工作的进展程度,力争3年内掌握大运河沿线的文物遗存分布情况,摸清“家底”,建立科学、完备的档案。
郭引强说,此前,我市文物工作者在考古调查中发现了一些隋唐大运河的遗迹、遗物。如前年在新区隋唐洛阳城东都城外的厚载门遗址南发现的一处隋唐时期大型水利设施,初步探明是为运河服务的水利设施;其他如含嘉仓、回洛仓等。
关于大运河洛阳段下一阶段的工作安排,郭引强介绍说,根据国家、省里的工作安排,结合国家开展的第三次文物普查,从现在起,我市将全面展开大运河洛阳段的文物遗迹考古调查工作。
第一步,也就是从现在起,围绕人工水利设施展开,将运河上游隋唐时期的十八堰“三陂”(上阳陂、月陂和翠陂)、洛河中段的斗门、漕渠等7处遗址,北宋时期的洛阳遥堤和新发现的水利设施等作为今年田野调查的重点。以漕渠、洛阳遥堤和斗门调查资料为主,重点钻探和发掘码头、古代沉船以及与古代运河有关的其他遗迹。
第二步,2008年与开封、商丘等城市合作,实现大运河洛阳段的遗迹与开封、商丘地区的运河遗迹接轨。
第三步,通过一系列的调查和研究,根据大运河洛阳段的历史沿革、文物遗迹分布情况,对洛阳在中国运河发展史上的地位有一个全新的认识,2009年,整理出版阶段性成果,为大运河申遗做好前期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