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表达
“‘纸箱馅包子’系虚假报道!”(本报曾作报道)此定性要比当初 “北京早餐市场出现‘纸箱馅包子’的报道”更让人惊诧。
作为社会公器的传媒正是以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监测环境”赢得公众的信赖和尊重——是《焦点访谈》揭开了阜阳劣质奶粉的“盖子”;是记者抖搂出“巨能钙双氧水事件”;腐败分子有被偷、被供、被查出来,还有就是让记者给追出来的……老百姓见识了记者手中笔、肩上摄像机的威力,愿意公推媒体作为第五种权力。
矫正时弊、匡扶正义,是新闻事业的正途。如今,资讯来源多元化,网络以海量信息解构传统的生活形态,主流新闻媒体的时效优势已失,权威性、严肃性和公信力是其必须固守生存基础。
承载社会公信的新闻的操守底线是真实,其真实性还在于有真情实感融入其中。
假新闻混淆视听,耗费公共资源,败坏社会风气,愚弄受众,“杀伤力”巨大:海南香蕉产业,因不实报道遭遇几近于灭顶之灾。此次“纸箱馅包子”竟叫板首都——300余天后即将召开奥运会的北京——结合副食品特别是猪肉涨价的背景,京畿餐饮业“信任危机”自不待言。幸亏北京工商、食品安全、公安部门等闻讯出击,让“纸箱馅包子”露了“馅”。
对于假新闻,仅仅依靠加大监管力度,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从业者责任感等“软性控制”恐难正本清源,最终还有赖于法律的威慑、严惩,增大造假代价和成本,从而减少或杜绝“新闻假货”上市叫卖。 (木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