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话题
读得《 “二鬼摔跤”迷醉央视导演组》(本报7月21日报道),既欣喜之,又忧虑之。
源于汉代祭祀舞蹈的“二鬼摔跤”,是河洛地区传统民间表演形式之一。这种活泼有趣的传统节目曾在央视好几个栏目露过脸。从报道中得知,其一直被不断改进、创新,而且正欲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这让人们看到了这朵即将凋谢的艺苑奇葩重放异彩的曙光。
“二鬼摔跤”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创造、世代传承并不断再创造而来的。往大里说,它丰富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与龙门石窟、白马寺不同,它实质是知识性的信息,是人类智力活动的结晶。
欣喜却掩不住深深忧虑。洛阳会“二鬼摔跤”的人屈指可数了,这门绝活会不会成“绝户”?!这类口耳相传的民间技艺传承链条十分脆弱的,往往是“人去艺亡”。传承者是其灵魂,是维系其命运的核心与纽带。稍有不慎,优秀民间技艺就成美丽传说,民间文化之脉就会断绝。
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式微、消亡的颓势,评书表演艺术家单田芳曾感叹:明天听谁说评书?那么,我们洛阳人,明天又该到哪儿看“二鬼摔跤”呢?
传统文化的保护,不仅是传承人的责任、政府的责任,也是全民的责任。每种艺术的繁荣,都离不开强大的社会载体;其每向前迈进一步,都离不开一代人的努力。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最大限度地关注、保护民间文化本色,为其文化基因流传创造条件。同时,还要以积极进取的姿态进行继承、挖掘、创新,为后人多留住一些精神遗产。
(水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