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服务”是很多地方可见的标语,近年来各地兴起的“便民中心”也都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可惜,中国很多事情的初衷很好、政策很好,实施起来却总是磕磕绊绊,遇到既得利益者的桎梏,闹出些南辕北辙的事情来。昆明的一些便民服务中心便是这样的典型例子。据记者调查,有的便民中心已经沦为摆设,既耗费国家行政和财政资源,又使群众对这些徒有形式却办不了实事的“便民中心”生了很多怨言。
想当初,便民中心初创之时,许多人对这种可以集中为群众服务的方式纷纷叫好,认为把各部门的办事机构集中在一起可以有效地解决行政资源分散、办事效率低下等诸多问题。那时,各地不少行政部门积极响应,花大力气进入便民中心,一副不为民服务好誓不休的态势,也着实让百姓兴奋了一阵,以为自此可以真正见识何谓公仆了。可惜,一些行政部门也不过是在刚开始时兴奋了一阵,末了还是发觉核心业务还得捏在自己手里才比较踏实,于是拿出诸如咨询这样无关紧要的业务来“便民”,甚至有的实权部门干脆一撤了之。当初为进便民中心不惜付出各种代价的政绩冲动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实实在在”的利益冲动。
类似这样的便民中心、这样的“形象工程”并非特例。这种打着“为人民服务”的旗号却“口惠而实不至”的事情散见于各地,不仅使政府形象打了折扣,而且使政府信誉逐步流失。当然,造成“便民中心不便民”这种状况的不仅仅是行政权力行使的问题,还有权力设置混乱、政出多门、各自为政等种种问题。当初设置便民中心是为了调和各部门行政权繁多和群众办事难的矛盾,但是,不从权力配给上找问题,而试图调和这种权力之间杂乱无章的状态,试图让各部门集中起来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品本来就含有一定的“乌托邦”的味道。试想,如果各部门原本就可以各自提供很好的公共服务品,还需要集中办事吗?如果他们不能真心为民服务,集中办事又有何用?
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品是现代政府的职责所在,但是公共服务品的提供不是造个“形象工程”就能解决问题的。仅靠口号喊得“震天响”,光搞形式主义,为人民服务的“擎天柱”是树不起来的。危险的是,我们的很多部门开始习惯于在语言上进行貌似现代政治理念的表述,讲起“为人民服务”来大义凛然,仿佛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春天已经来临。但是他们却紧紧地捏住掌握在自己手中的那些权力,有的还寻找各种理由为部门利益扩权,哪怕有的理由早已被证明荒谬无比。这是为何?非不知也,实为利也。只是,希望为利的时候就实实在在地为利吧,何必还要侮辱“为人民服务”这本来高尚的语句呢? (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