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习记者 李卫超 摄 |
|
“三好学生”、“全班第一名”、“全年级第五名”……在洛宁县底张乡中高村肢残少女李小歌的“闺房”内,各式各样的奖状贴满了墙壁。这些奖状凝结着她的汗水和智慧,寄托着一个花季少女的希望和梦想。22日中午,小歌一瘸一拐地踱到墙边,流着眼泪轻抚奖状。前天晚上,父母又一次商量着让她辍学,这让酷爱读书的小歌常常暗自啜泣。
不幸的童年
小歌出生前,家里正值“多事之秋”:爷爷患胃癌,奶奶患肝癌,父亲李根显天天忙着借医疗费、照顾病人,庄稼活儿全压在怀孕的母亲郭秀云身上。由于母亲操劳过度,加上营养不良,李小歌一出生就患上先天性脊柱裂,脊椎下部长了一个很大的瘤子。
小歌满月后,郭秀云抱着她踏上了求医路。当时,洛宁县和洛阳市的很多医院都不愿意收治她,因为手术太复杂、艰难,即使手术成功,患者轻则大小便失禁,重则伤及脑神经造成严重痴呆。郭秀云的头发愁白了一大半,但坚强的她仍抱着孩子到处寻医问药。
后来,许昌市人民医院同意给李小歌做手术。手术很成功,但后遗症仍然不可避免——小歌的腿仍软绵绵的,而且大小便失禁。郭秀云抱着孩子继续求医,并进行艰苦的康复训练。8岁后,小歌才学会走路,但一瘸一拐的;大小便初步得到控制,但有时仍失禁。
李根显说,为给小歌看病,家里欠下了四五万元的债,最近才还清。
艰难求学路
病情得到控制后,父母开始考虑让李小歌到本村的翔梧小学上学。
8岁以后,李小歌多次上学,却多次辍学。家境贫困只是一个方面,最关键的是偶尔出现的大小便失禁,成了某些小伙伴的笑料。倍感难堪的小歌,多次从课堂上“逃走”。直到2002年夏,11岁的小歌才又踏进了小学校门(直接从小学二年级上起)。
由于怕小歌再度辍学,郭秀云求了很多人,才在翔梧小学当上了一名低年级代课教师。每次课间活动时间,郭秀云都会帮助孩子上厕所;小歌上课时,郭秀云常常站在窗户外面,默默给孩子“壮胆”。小歌终于能安心上学了。
后来,大小便失禁的病虽然被治愈了,但她一瘸一拐的走路姿势仍让同学耻笑。“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目前的小歌对于这些司空见惯的耻笑已见怪不怪,还时常用这句名言来激励自己。 但这些风言风语毕竟伤了敏感、内向的花季少女的心,李小歌在学校总是独来独往。“唉,哪怕孩子成绩差点儿,只要她能多交几个朋友,快快乐乐的,比啥都强呀!”郭秀云说。
优异的成绩,终于让她挺直了腰杆
让李小歌逐渐挺直腰杆的,是她优异的学习成绩,这是她求学路上最重要的精神支柱。
尽管入学较晚,但强烈的学习欲望使她很快在同学中脱颖而出。从小学二年级到五年级,几乎每次考试她都是全班第一名。因年龄较大,上完小学五年级后,小歌跳级直接升入初中。
到洛宁县实验二中初一(五)班后,没有上过小学六年级的她,每次考试总是全班第一名,在全年级排名中,一直在第四名至第五名。“父母为了照顾我,太不容易了,我绝对不能让他们失望!”想起为自己操劳多年的父母,李小歌从来就不缺乏学习的动力。
“小歌并没有一味苦读,她很会动脑筋,尤其是做数学应用题,她的解题方法既快又准,让很多教过她的数学老师都很吃惊。”当过教师的郭秀云,骄傲地评价女儿的学业。教过李小歌的贾静老师评价说:“小歌善于动脑,很有灵气。如果让这样的‘好苗子’辍学,是教育工作者的失败。”
一日三餐,两餐都不吃菜
早餐:两个自带的馒头;
午餐:打一份米饭,一份素菜;
晚餐:一个自带的馒头,一碗稀饭。
自从到县城上了初中,这就是李小歌雷打不动的“食谱”。一日三餐中,早、晚两餐她都不吃菜。虽然学校食堂也有带肉的菜,但她从没尝过。
“我不爱吃肉,也不怎么爱吃菜,只要有学上,比啥都强!”小歌红着脸解释道。郭秀云悄悄地告诉我们,这个学期,小歌常常一天只吃两顿饭。“在学校感到肚子饿时,最希望吃啥饭?”记者问。“俺妈做的炒菜面条,香着哩!”小歌说。
关于辍学的争执
李根显坦言,是否让小歌辍学,一直是他和妻子经常争论甚至争吵的话题。
“并不是俺心狠,全家的收入全靠地里的收成,满打满算一年能挣个三四千元。除去化肥钱和生活开支,其余的钱都作为小歌姊妹三人的学费和生活费。”李根显说,“我们好不容易供她姐姐上了大学,还必须供他弟弟上学,总不能让娃子辍学吧。所以只能让腿脚不好的小歌作点儿牺牲——即使她考上大学,工作也不好找,不如我们全力以赴供儿子上学!”李根显说。
母亲郭秀云却坚决反对让小歌辍学:“在兄弟姊妹中,小歌学习最好,而且最懂事。”李小歌不但学习好,而且很早就学会了做家务。7岁时,刚刚会走路的她就学会了熬稀饭、蒸馍、擀面条。“小歌越懂事,越让我心疼。”郭秀云说,“只要她在家,不管我和他爸从庄稼地里回来多晚,她都会做好饭菜,端到我们面前;我和他爸去集市上卖菜、卖竹帘子,她每次都烙好油馍,让他弟送到集市上给我们吃!”
小歌是否辍学的问题,争论归争论,夫妇俩却有一个共识:“别看小歌这女娃腿脚不好,但她最萦记父母!”
自救:织帘子换取学费
父母考虑让她辍学,小歌不是不知道,但一向少言寡语的她不便发表意见。敏感、乖巧的她非常留恋学校,便悄悄地“生产自救”。从10岁上学开始,李小歌从母亲那里学会了织帘子。从此,她放学后的第一件事儿就是坐在帘子机前织帘子(如图)。半年后,心灵手巧的她织出的帘子既细密又结实,最快时她一天能织七八张帘子。此后,每年帘子上市前的春、冬两季,她都能织上二三百张帘子,按一张帘子10元算,她每年能为家里挣二三千元,除去竹篾、绳子等成本,有千元左右的“纯利润”。
小歌羸弱的肩膀能承担多重的担子?她要是辍学了怎么办?这些问题困扰着这个家庭。
小歌是不幸的,但她又是坚强的,我们愿她有光明的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