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C06版:娇点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洛阳“剩女” 情归何处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07 年 7 月 25 日 星期    【打印】  
《洛阳晚报》评价网上调查>>>
都市“剩女”时代来临
洛阳“剩女” 情归何处
文/本报记者 宋 扬
相亲会上女多男少令人尴尬。
宋 扬 摄

宋 扬 摄

  背景

  我国男女比例失衡造成男多女少

  本月,一个数字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不少媒体称,中国男女比例出现严重失衡,到2020年,中国处于婚龄的男性人数将比女性多出3000万到4000万,这意味着平均5个男性中将有一个找不到配偶,将有数千万的男子无妻可娶,成为传统意义上的“光棍”,而且这一现象从明年开始将逐渐显现出来。

  与此相对应的数字是,7月15日,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透露,目前全国男女出生性别比为116.9:100,而有的省份竟达到135:100,形势不容乐观。

  我国人口比例严重失衡,男多女少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可是过了适婚年龄,“剩”下的大龄青年中,还是男多女少吗?洛阳的适龄女子,是否也面临这个问题?

  “剩女”这个话题,源于不久前办公室里的一场讨论。

  本月,不少媒体对我国性别失衡造成男多女少现象大做文章,说是在未来十几年,“性别失衡”将带来三四千万光棍!

  家有儿子的大姐们以玩笑口吻杞人忧天:我家儿子长大一定得有出息啊,否则竞争对手太多,娶不着媳妇可咋办?!

  放心吧!年轻姑娘们接上了腔,看看我们身边就知道了,“剩女”大有人在,可“剩男”这个词的使用率太低了,真正“剩”下的,还是女性居多!

  这是为什么?

  明明男多女少,城市里偏偏多出了“嫁不出”的女人!

  都市“剩女”远多于“剩男”

  在我市一家婚姻介绍所里,我想通过了解男女会员的比例来推测“剩男”、“剩女”的比例,结果数字让我触目惊心,在那里登记的单身女性和单身男性的比例竟然是7∶2!该所负责人解释,这里包括离异后再寻伴侣的人,但是大龄单身女数量的确比大龄单身男要多出许多。再打听其他两家婚介所的情况,依然不容乐观。

  我不由得想起1989年好莱坞推出的电影《当哈里遇到莎丽》。影星梅格·瑞恩扮演的那位年过三十的大龄女记者,在对朋友抱怨找男友和结婚困难时说:“过了40岁的女人,结婚的几率比被恐怖分子袭击的几率更低。”这句苛刻又形象的话,曾在全世界引起共鸣。

  美国受过高等教育的妇女,在上世纪80年代遇到的种种问题,尤其是“大龄职业女性结婚难”的问题,今天的中国职业女性同样面对。自高考制度恢复以来,中国知识女性在择偶方面也面临着类似的困境。当今中国年轻一代中,由于独生子女政策以及传统的重男轻女观念导致了男女比例失调,但高学历、高收入、达到婚龄的女性依然要面对缺乏足够的可供挑选对象的恐慌。

  据调查,在中国城市中,越是大都市,25岁~35岁男女的比例,女性就越高于男性。中国偏高的出生性别比存在着明显的城乡差异:农村“剩男”多,城市“剩女”多。据悉,在北京、上海、深圳、武汉等大城市的相亲会上,男女比例达到1∶4甚至1∶6。

  “剩女”们,面临的择偶问题十分严峻啊!

  “剩女”心态很无奈

  “喜欢的人不出现,出现的人不喜欢。有的爱犹豫不决,还在想他就离开;想过要将就一点,却发现将就更难……”电视剧《粉红女郎》的片尾曲,唱出了单身女人对感情的渴望与无奈。而身边的“剩女”,也有各自的苦衷。

  “感觉”族

  温小姐,28岁,公务员,收入虽不算很高,但也稳定、可观。她身高1.62米,相貌不算出众。她对自己的评价是“还可以”。

  温小姐告诉我,22岁大学毕业后,她就开始不断地相亲,相亲对象少说也有60个吧,但是交往时间最长的不超过3个月。她说,对男方没有具体的和过高的要求,只希望见面后有心动的感觉。但就是这个要求,把一个个小伙子推出了可选范围。小温说,自己现在已有危机感,但无法放弃对“感觉”的追逐。也许,过几年会为了父母,找一个没感觉的人结婚。

  “挑剔”族

  焦小姐已经过了30岁生日,至今没找到心仪的对象。从事旅游业的她收入不错,1.68米的身高和姣好的容貌更让她引人注目,但是她的“高要求”让不少男士望而却步。她只有大专学历,但希望找个有学识的男子;由于自己工作比较出色,她希望对方也有好的工作单位,如果是自己做事,那他就应该在某方面小有成就。当然,这个人品行应该端正,对自己也要体贴入微。

  其实,前不久她遇到了一个感觉还不错的人,但对方是离异。她觉得双方从一开始关系就是失衡的,毕竟自己还没结过婚。于是,对方对自己的呵护和体贴她都接受得理所当然,显得傲气十足。当她发现对方值得珍惜时,对方却因为感受不到她的温暖而离去。

  焦小姐说,到了这个年龄,自己也开始降低要求,以前不接受离异男士,以后可能也要试着接受了,毕竟这个年龄段的未婚优秀男子已不多了。

  “恐婚”族

  杨小姐,32岁,是我市一家效益不错的事业单位的员工。她通过努力拿到了硕士学位,相貌、身材、气质很出众,衣着颇时尚,工作也经常得到上司的肯定。就是这样一个人见人夸的“白骨精”,到现在还孑然一身。

  杨小姐有过几个男朋友。大学时她的男友非常优秀,但毕业后天各一方。工作后,她自然成为众多男士追求的对象,于是她选择了自己比较满意的开始交往。可不知为什么,和对方恋爱时她感觉不错,但交往一段时间后想到要厮守终生,并归于平凡的家庭生活,她就感到万分不自在。她享受的是双方恋爱时的浪漫和愉悦,恐惧柴、米、油、盐的日常生活,也害怕婚后如果婚姻经营不善导致自己或老公的背叛。因此,虽然谈了几个不错的男士,经历了几段精彩的感情,她依然在“漂泊”着,而随着青春的流逝,她能看上的适龄男子越来越少。

  网上曾流行一首现代女子的择偶咏叹调:“有才华的不够帅,帅气的不赚钱,赚钱的不浪漫,浪漫的不安全,安全的太窝囊。”这反映了现代女子择偶的“决策之难”。也许,这些“剩女”族都有交集存在,如果“感觉”到位,可能就不会“恐婚”;如果要求的条件都达到,可能“感觉”自然就来了。只是,她们怎样才能解开症结,结束令人心慌的“剩女”生活?

  专家学者看“剩女”现象

  洛阳师范学院文学院院长 张凌江

  “剩女”多于“剩男”,我认为主要是男女对精神的追求不同造成的。一般而言,在择偶时,女人常信奉理想主义,男人则信奉现实主义;女人追求完美,男人追求实际,这就容易造成双方错位。

  现代人的婚恋观已经越来越多元化,这是社会进步的体现。受过高等教育的职业女性中有不少人是单身,但是她们多是主动作出选择而不是被迫的。这并不是说,她们中的大多数不愿意结婚或真的嫁不出去,而是她们普遍奉行“宁缺勿滥”的原则。她们有自己的事业,和男人赚同样多的钱,有自己的社交圈和朋友,而且现代社会已经对单身有了一定的理解和包容。从这种意义上说,她们并不一定非得结婚。我周围有这样的“剩女”,从她们脸上看不到丝毫的哀怨和痛苦,她们依然洒脱、率性地生活着。我是佩服她们的,起码她们敢于傲视“女大当嫁”的传统观念。

  但是,没有经过恋爱、婚姻、生子过程的女人毕竟是不完整的,这是生命应该体验的过程。所以,我当然赞同女人在适婚年龄出嫁,但也认可没有找到合适对象的“剩女”的坚持。如果让我给这种矛盾提一个建议,我只能对那些追求理想的女同胞说,不要把你未来的老公看作偶像,将他日常化一些。相信随着她们一次次碰壁,自然会给择偶意识里加入一些人间烟火。

  市心理咨询中心副主任 王海滨

  女人受传统婚恋观的影响,只向上找,找年龄、薪水、身高都要高于自己的异性,挑选的范围只会越来越小。男性呢,则愿意向下找,虽然他们可能倾慕和欣赏那些相貌、学历、能力等综合素质高的出色女性,却不敢把她娶回家做老婆。特别是在北方,大男子主义还比较盛行,大多数男人希望自己的老婆扮演好贤妻良母的角色。这些素质高的女性容易让男士产生难以驾驭之感,同时,这类女性也不会轻易为她们不够喜爱的男性放弃自主和自由。所以,这类人中最易产生“剩女”。

  我建议未婚单身女性先了解自己的心理需要,搞清楚自己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男性做伴侣。同时,要保持独立性和自尊心,用良好的心态去扩大人际交往面,既能充实自己也能增大遇见志同道合的异性的几率。另外,单身女性可以向西方人学习,不要把相貌、学历、财富、地位等社会标准看得那么重,要注重对方的品质和他与自己的感情交流,这才是最重要的。               (下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