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元过10天”,的确锻炼人。 侯丙孬 摄 |
|
本报讯 (记者 孟国庆 通讯员 侯丙孬) 洛阳理工学院“大学生暑期生存锻炼实践团”结束了在西安5元过10天的考验,坚持到最后的全部8名队员昨日回到洛阳。经过这10天的磨砺,队员和老师坦言,收获最大的是社会经验。
生存锻炼确实很苦
这次生存锻炼是洛阳理工学院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项目之一,有8名在校大学生参加,学校给每名学生发放了5元基本生活费,要求他们在西安这个陌生的城市生存10天。根据规则,10天在西安的食、住、行所需费用都由学生自己解决,学生必须通过自己的双手来求得生存。
尽管求职遭拒绝成了家常便饭,但8名学生还是通过不同的方式全部坚持了下来,顺利通过了生存锻炼。
在昨日上午举行的简短的交流会上,参加锻炼的8名同学的共同感受就是:社会生活与其想象的情景确实不同,这确实是一次印象深刻的实践。
参加锻炼的王怡平在西安做了10天的饺子馆服务员,每天9点准时到饭店上班,到下午2点半或3点才能吃上午饭,晚上8点多才能回住处。一天站下来,腰酸背痛。王怡平说,即便是这样,还是两度来到饺子馆,跟经理说了无数好话才获得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因此格外珍惜。
与之“稳定”的工作相比,万晓阳在短短10天之内还跳了一次“槽”。刚到西安第一天,他就在朝阳门外一家佛像店里找到了一份搬运佛像的工作,每天10元,管吃管住。可是,干了3天后,他并不满足于做这种体力活,又在一家传媒公司做起了业务员,编辑业务表格,出门拉广告业务,尽管是跟着老员工一起,但一些客户的冷淡也让他真实地感受到竞争的残酷。
“从刚开始的信心十足,到后来的勉强支撑,确实感受到社会巨大的就业压力。我们所从事的工作,最高的每天50元,最低的管吃管住没有工资,能维持基本生活都非常艰难、辛苦,没有人找到‘白领’阶层的工作,与我们的期望值相差很大。”实践团成员谭萌说:“最大的收获还是社会经验、与人交往的经验、处理事情的经验。
当地媒体跟踪试探
8名大学生的实践活动16日刚开始,就引起了西安市媒体的关注。西安一家非常有影响的报纸当天就对他们的实践活动进行了报道。西安电视台一套《直播西安》栏目进行了连续的跟踪报道。西安电视台二套的《零距离》、《好好生活》等栏目也相继进行了报道。不仅如此,当地媒体记者还乔装打扮,对其实践的真实性和实践团成员的应变能力进行了试探。
实践团成员王文欢说,一天中午,一名顾客来到她打工的饺子馆,要了3两素饺子、3两大肉饺子,可是她跟厨房报单后,却被告知大肉饺子要现包。顾客表示不愿意等,非要王文欢拿出个解决的办法。王文欢急中生智,对顾客说,可以先上素饺子,等顾客把素饺子吃完了,大肉饺子也差不多熟了。顾客听到这个办法眉开眼笑,亮明了身份。原来,他是西安电视台二套《好好生活》栏目的记者,假扮顾客来试试这些大学生的能力。
能通过这次试探,王文欢并不觉得高兴。她表示,作为一名大学生,在服务员的岗位上应对自如并不值得骄傲,还应该加强学习,体现出更高的价值。
让更多的学生走出象牙塔
此次活动的带队老师、实践团团长张宽亮说,这次的生存锻炼活动,背后仍有“后援团”的影子,比如当地媒体的报道无形中给锻炼活动做了广告,学生们一直坚持穿着的印有“洛阳理工学院大学生暑期‘生存锻炼’实践团”的衣服也引起社会各界的同情和帮助,出于安全考虑,学校一直有老师全程跟踪,这些都无形中降低了生存锻炼的挑战性。但是,这次活动也让大学生走出象牙塔,提供给他们一个与社会接触的机会,教育他们养成艰苦、节俭、勤劳的好习惯,多让他们吃点苦头,多经历些生活的摸爬滚打,多经历些生活挫折,把苦当作领悟人生真谛的宝贵精神财富,用苦铺就人生道路的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