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02版:铁血铁军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铁血铁军
铁军,浓缩军史的英雄部队
隆庆祥西服广告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 年 7 月 30 日 星期    【打印】  
《洛阳晚报》评价网上调查>>>
铁军,浓缩军史的英雄部队
     解放海南岛,创造了木船打军舰的奇迹。

     1926年5月1日,“叶挺独立团”从广东肇庆出发,挺进湖南。

     北伐途中,“叶挺独立团”攻克武昌后,武汉各界人士赠送“铁军”盾牌,铁军由此得名。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照片)

  一部铁军史,就是一部铁与血的传奇史。

  在中国现代史上,铁军这支光荣的队伍书写过无与伦比的壮阔历史,拥有像“叶挺独立团”、“秋收起义红一连”、“强渡乌江模范连”、“飞夺泸定桥全面模范连”、“刘老庄连”等震烁我军军史的光荣团队。下面,是我们选取的铁军部分传奇录——

  我党领导的最早武装——叶挺独立团

  铁军的前身是“叶挺独立团”。

  1924年11月,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由中共广东区委军事部长周恩来从黄埔军校抽调徐成章、周士第、赵自选、廖乾吾、曹汝谦等5名共产党员负责组建孙中山“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由徐成章任队长,廖乾吾任党代表,周士第任副队长,车队排以上干部均系共产党员,全队组成一个党小组,直属中共广东区委领导。因此,铁甲车队名义上属大元帅府,实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最早的革命武装,并于1924年11月粉碎了军阀陈炯明的叛变,保卫了广州革命政府。

  1925年8月,经中共中央和广东区委安排,以“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为基础,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组建了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二师第三十四团,共产党员叶挺任团长。1926年元旦,广东区委和第四军宣布,三十四团即日起脱离第四军十二师建制由军部直接统辖,改称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也称“叶挺独立团”。“叶挺独立团”的诞生,使中国共产党有了自己直接掌握的第一支革命武装。

  1926年5月,由“叶挺独立团”担任北伐先遣队,开始北伐。6月初,“叶挺独立团”在安仁县以北,击溃敌6个团,歼敌大部,并乘胜占领了攸县城,毙敌200余人,俘敌700余人。7月10日在友军配合下攻占醴陵。8月19日“叶挺独立团”与友邻第十师第三十六团并肩作战,攻破号称“固若金汤”的敌平江城防。8月27日,“叶挺独立团”在友军正面进攻配合下,一举攻占通向武汉三镇的要地——汀泗桥,俘敌2453人,写下了北伐史上光辉的一页。8月29日,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开始进攻通向武汉三镇的另一个要地——贺胜桥。“叶挺独立团”担负正面进攻任务,在官兵的奋力拼杀下,很快占领贺胜桥,迫使在现场指挥的吴佩孚逃往武昌。此役,“叶挺独立团”共歼敌9200余人。9月3日,北伐军开始进攻武昌城。“叶挺独立团”担任主攻任务,全团官兵奋勇杀敌。一营全体官兵在营长曹渊的带领下,组成奋勇队,曹渊身先士卒,同守敌展开殊死搏斗,直至中弹牺牲。其他分队在团长叶挺的指挥下,采用坑道战推进,一举攻下武昌城。湖北省及武汉各界人士为感谢、表彰第四军,送来一块高1米、宽0.5米的“铁军”盾牌,从此, “叶挺独立团”为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美称。

  支部建在连上——秋收起义红一连

  “秋收起义红一连”是一个历史悠久、战功卓著的红军连队,是跟随毛泽东参加秋收起义的连队。

  1927年9月29日,部队到达江西永新县三湾村时,部队人数不足1000,组织很不健全,思想相当混乱,军阀作风非常严重,部队到了非整顿不可的地步。毛泽东随后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一连改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二连。二连原有5名党员,是全团党员最多的连队,由于党员发挥作用好,战斗力最强,连队人员离队最少。次日晚上,毛泽东亲自在一连发展了6名新党员,并建立了党支部,开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先河。

  红一连在几十年的战斗历程中,参加过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经历大小战斗无数,作战英勇顽强,屡战屡胜,先后被上级授予“百战百胜”、“英勇连”、“模范党支部”等称号。

  强渡乌江模范连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红军为摆脱与国民党反动派斗争的被动局面,1934年10月,红军开始了举世瞩目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北上与陕北红军会合,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红四团担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前卫。

  1934年10月,红四团到达贵州第一大河——乌江。中央军委政治局会议决定,命令红四团负责在江界抢渡乌江,掩护中央纵队过江。1935年1月2日上午9时,第一次试渡没有成功。入夜,红一连组织20名同志偷渡,只有红一连连长毛振华等5人乘坐的第二筏到达了对岸。3日9时,随着渡江命令的下达,红一连17勇士,分乘三只竹筏,在密集火力掩护下,一齐向对岸划去。         (下转3版)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