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过兵的人都会把军人妻子亲切地叫为“嫂子”。
记得我刚到部队就闹了个笑话。班长对我说:“嫂子来队了,得去给她准备一下房间。”说完他就带我到连长宿舍,将一张单人行军床搬了进去,和连长的单人床并在了一起。这一举动让我很是吃惊,当即叫道:“嫂子怎么能跟连长睡一起?!就算连长愿意,可你嫂子愿意吗?”班长笑得差点没背过气去!
在传统的家庭观念中,嫂子既是外人又是亲人,没有血缘关系却因兄长的缘故也有了“打断骨头连着筋”的亲情,而且嫂子既有慈母心怀,却又不失同辈人的默契。
在部队,无论是不识字却总忙个不停地为大兵们洗洗涮涮的老式嫂子,还是有文化能教兵们外语和计算机的新式嫂子,她们身上似乎都闪耀着一脉相承的光彩,那是将温柔、坚韧、忠贞、执著等中华民族的美德集于一身的女性的光辉。
嫂子总能以女性的温情活跃家庭气氛,军中的嫂子更是如此。在充满阳刚之气的军营里,军嫂是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军嫂勤劳能干,带着大家打扫卫生、包饺子;军嫂才华横溢,为大家补习文化,和大伙一起吹拉弹唱……作为家属来说,军嫂是属于丈夫的;可作为军嫂来说,她是属于全连官兵的。
军嫂是对军人妻子的称谓,更是一种职业称呼,选择加入军嫂的行列,就意味着选择了奉献和忠诚──军嫂几乎被视为“奉献”的代名词。在这个价值观越来越趋向于个性化的时代,军嫂的事业往往只能融入到军人丈夫的事业中去,她们的奉献已不再是承担家务、孝敬公婆、抚养子女那么简单,她们往往还要放弃自己的事业。
军嫂是一首动人的歌,每一个音符都抒发着对丈夫对国防事业的眷恋;军嫂是一幅传神的画,默默地奉献,使自己的人生留下了太多的空白与遗憾,这空白与那金戈铁马的豪迈交相辉映;军嫂是一首永恒的诗,将生活的酸甜苦辣都吟咏成了平平仄仄,令边关那轮冷月缺了又圆。
英国思想家培根在《论人生》一文中写道:“那些为军人而生的女人,心中有最深的感情湖,能忍受最长久的孤独,也能抗衡难以预知的痛苦。”培根的这段名言,可谓被当代中国军嫂们淋漓尽致地阐释和发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