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龙羊峡出口附近的黄河岸边,纪念团队凭吊马鞍山黄漂队遇难勇士英灵。
| |
本报特派记者 陈运团/文 赵茂平/图
26日,结束在黄河源地区的活动,黄河漂流探险20周年纪念团队沿着黄河向下返回,于27日晚间到达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
海南州境内的黄河河段,是河南黄河漂流探险队、北京青年黄河漂流探险科学考察队和马鞍山黄河漂流探险队的全体勇士的悲壮之地、伤心之地。1987年6月11日,马鞍山黄漂队在漂流龙羊峡时,队长汤立波和队员张建安不幸遇难,其中张建安的遗体至今没有下落。1987年6月19日,河南黄漂队在冲击黄河拉加峡时,遇到罕见的大跌水,登舟下水的队员中,雷建生、郎保洛、朱红军、张宁生4人遇难,只有袁世俊一人生还。1987年7月5日,北京黄漂队在尕玛羊曲的黄河大回水滩中,下水前去打捞失控船只的杨浩被巨浪吞没,命归黄河。本次活动,黄漂队员们来到海南州的一项重要使命,就是要凭吊遇难队友的英灵,同时对曾经参与打捞遇难队友遗体、协助处理遇难队友后事的当地群众表示深深的谢意。
唐乃亥,再次为黄漂勇士激动
28日一大早,纪念团队成员从海南州的兴海县城出发,首先来到了该县唐乃亥乡的下村。下村面积不大,但聚居着汉族、回族、藏族等多个民族的群众,地理位置紧贴黄河,村旁设有黄河上极为重要的唐乃亥水文站。
当地群众一看到我们的车队,纷纷围了上来。“原来是黄漂队又来了!这些人可是非常勇敢啊!”当中的一些中老年人一边向村民介绍,一边一张脸一张脸地瞅,时隔20年了,竟然还认出了王利明、刘国强等黄漂队员。在村民的带领下,大家来到黄河边。黄漂队员讲,20年前河南黄漂队出事后,就是在这里,当地的吕珠、马文等8位村民撑着羊皮筏,冒着严寒和风雨,在河边的悬崖下坚守多个日夜,从滚滚河水中打捞起4名遇难队员的遗体,随后还跑前跑后,帮着处理后事。在河道边一处稍为平整的崖顶上,黄漂队员们取出带来的水果、酒水,燃起鞭炮,点上香烛,面对着滔滔黄河,凭吊遇难的4位河南黄漂队队员。大家热泪横流,几乎昏倒在地……随后,黄漂队员们抓起地上的水果,将其一边抛入河中,一边哭喊着:“建生,保洛,红军,宁生,你们接着吃吧!弟兄们来看你们了!”这哭喊声压过了哗哗作响的河水声,在峡谷中久久回荡。此情此景,使得围观的人们无不饮泣长叹。
要走了,黄漂队员们找来当地所有的恩人,向他们深深鞠躬致谢。当天下午,大家又赶往位于曲什安镇的黄河拉加峡出口处,凭吊遇难勇士的英灵。
恰不恰镇,凭吊张宁生
对幸存的河南黄漂队员们来说,最让他们深深思念的遇难队友是张宁生。
据河南黄漂队队员朱磊介绍,张宁生是黄漂队中唯一的回族队员,他为人低调,在遇难前的3个月里,总是默默地划船、补船,默默地捡柴、烧火,为大家做饭、烤衣服。直到他遇难了,大家的目光才集中到他的身上。大家至今仍然难以忘记,在黄漂队断粮的日日夜夜,是张宁生把本已分给他的一小勺麦乳精、半饭盒炒馍,主动让给主漂的队员吃,而自己忍饥挨饿。他遇难后,按照民族风俗,在当地回族群众的帮助下,被就近安葬在共和县的一处回民墓地。
29日上午,我们来到共和县的恰不恰镇。在镇上的海南恰不恰清真大寺,黄漂队员们找到寺里的苏世明教长打听张宁生的坟墓情况,没想到他知道得非常清楚。原来,苏世明教长的父亲20年前是这座清真寺的教长,正是在他的主持下,完成了对张宁生的安葬。苏世明教长介绍,按照他们的民族风俗,人去世后的后事处理一切从速从俭,坟墓上是不立碑的。由于张宁生是位让人尊敬的黄漂勇士,再加上属中原人士,黄漂队员和他的家人为他立的碑至今仍保存得十分完好,所以当地的回族群众对张宁生的坟墓都比较清楚。
苏世明教长带着他的3名学生,引领我们来到镇子西部约两公里的一处山沟中,在一片回民墓地中央很快就找到了张宁生的坟墓。坟墓四周百草丛生,长方形的墓碑上字字清晰。看到这一切,黄漂队员们禁不住围坐在墓的周围,为这位命归异乡的队友哭作一团。随后,苏世明教长按照他们民族的风俗,为张宁生进行了祷告。随着那苍凉、悠扬的《古兰经》的咏唱声,墓地里顿时一片安宁……
29日下午,纪念团队又前往兴海县河卡乡尕玛羊曲村附近的黄河边,对北京黄漂队遇难队员杨浩进行了凭吊。按照纪念团队的计划,30日,大家将前往龙羊峡附近,对马鞍山黄漂队遇难的两位勇士进行凭吊。
勇士英灵,启程返乡
1987年6月11日,完全由民间人士组成的马鞍山黄漂队,在条件极其困难的情况下,率先对黄河龙羊峡发起冲击。该队队长汤立波带着张建安、钱海滨等4人乘坐敞船下漂了30多公里,船即被巨浪掀翻,人员全部落水。最后,除钱海滨和随船的一名向导自救成功外,其余两人都遇难了。事故发生后的第21天,汤立波的遗体被当地群众发现,打捞上岸,在当地民政部门的关心和主持下,被就近安葬在峡谷出口附近拉西瓦镇拉果村的一处临河山坡上。而张建安的遗体,完全失踪,至今下落不明。
事情发生后的20年间,马鞍山黄漂队的队员们始终想念着遇难的队友,但受经济、交通、时间等条件所限,始终未能来到贵德,看一看汤立波队长的坟墓,继续寻找张建安的遗体下落。汤立波、张建安的家人,同样由于上述原因,也没有来到贵德。两位黄漂勇士的英灵,就这样长期孤悬异乡。
昨日中午,经过长途奔波,纪念团队来到贵德县城,迅速与该县民政局取得了联系。县民政局的负责人非常热心,带领工作人员接待了我们,并介绍说,近两年内,马鞍山黄漂队员和汤立波的家人曾数次给他们打电话,请求协助查找、确定汤立波的坟墓,他们出于对黄漂勇士的尊敬,多次组织人员前往查找,但由于时间太久,人们印象模糊,特别是当地近些年在建设拉西瓦水电站,地形变化巨大,只是发现了几个疑为汤立波坟墓的坟丘。至于遇难的黄漂勇士张建安的遗体,20年来始终没有消息。
随即,贵德县民政局工作人员带领我们来到拉果村,请来当地老人,在拉西瓦水电站下方黄河河道北侧的一处半山坡上,寻找汤立波的坟墓。这里地形复杂,目前分布着许多修建拉西瓦水电站的工棚院落。在其中一个杂乱不堪的院落里,当地老人指着一个微微凸起的土丘说,这个无主坟墓有可能是大家要找的汤立波的坟墓。看着这里的脏乱状况,纪念团队的成员无不心酸落泪,同时也感觉希望渺茫。经过商讨,决定留下一部分人在此试掘寻找汤立波的坟墓,一部分人前往黄河边,凭吊遇难勇士的英灵。
来到河边,沉痛的心情压抑得大家都不愿言语,只是默默地淌泪。凭吊仪式上,河南黄漂队队长袁世俊面对着东流的黄河,忍不住仰脸向天,发出哭喊:“立波,你给我们指条路吧,让我们带你回家!”
冥冥之中似有安排!就在大家伤心落泪的时候,试掘寻找现场的黄漂队员打来电话,说他们在对那个可疑坟丘下挖了约2米深时,发现了一具用红毯包裹的尸骨。一听此话,河边的马鞍山黄漂队员钱海滨、黄毅等以及贵德县民政局的负责人顿时激动不已,因为据他们前期了解,20年前,当地人员在安葬汤立波时,没用棺木,正是用一条红毯将他的遗体连同身穿的衣服包裹起来,入土下葬。
大队人马火速赶到山坡上,当地一位熟悉丧葬习俗的齐姓老人正指导着两个年轻人在处理现场,墓坑黄土中,红毯的色泽依旧鲜艳。他们表示,愿为遇难的黄漂勇士做一切服务。按照当地的民俗,做过一定的仪式,这位姓齐的老人下到墓坑中,将里面的尸骨、衣物等全部捡拾、装袋。钱海滨等马鞍山黄漂队员细看其中的一件绒裤,发现它的口袋上赫然还保留着“马钢
14”的白漆标志。“这是立波!这确是立波呀!”钱海滨激动万分,大声哭道。
昨日傍晚时分,用电话联系,征得汤立波家人的同意,纪念团队将汤立波的尸骨送往贵德县火葬场火化,并挑选最精美的骨灰盒,将他的骨灰带走。面对着马鞍山的方向,全体人员深深鞠躬,齐心呼喊:“立波!我们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