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07版:铁血铁军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铁军·晚报·乔文娟
“兵妈妈”和铁军的鱼水情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07 年 7 月 31 日 星期    【打印】  
《洛阳晚报》评价网上调查>>>
拥军模范的慈母情怀之一
铁军·晚报·乔文娟
——本报副主编潘庆明讲述“发现”乔文娟过程
  1998年长江抗洪,素有“铁军”之称的济南军区某红军师数千官兵舍生忘死,奋战在湖北汉南、仙桃、洪湖地区120公里的长江干堤和东荆河大堤上,他们的精神感动了很多人。

  就在铁军勇战洪魔的时候,一封慰问信并2000元慰问金被送到了部队防汛指挥部。之后,慰问信、款通过本报在捐者和铁军之间几经往返。在那洪水肆虐的日子里,一段军民鱼水情被深情演绎。这位写信并捐款的人就是当时的河南柴油机集团公司职工,被誉为“新时期爱国拥军模范”的“兵妈妈”乔文娟。

  当年,乔文娟的拥军事迹被“发现”,还有一个颇为曲折的故事。本报副主编潘庆明向我们讲述了他“发现”乔文娟的过程——

  感人来信

  1998年8月23日,星期天。傍晚我去报社开编前会,刚走到门口,传达室的同志说,有一位解放军同志送来了两封信和一笔钱,人还没走。

  原来,来者是铁军的一名干事。他告诉我,前一天,一位女同志将一封慰问信和2000元钱送至部队防汛指挥部,但不愿透露姓名,只是说看到《洛阳晚报》上关于铁军抗洪的报道,尤其是《硬汉泪》(如右上图,李卫超翻拍)一文后深为感动,想向前线的铁军官兵表达全家人的情意,随后便迅速离去。

  是的,本报的特别报道小组在铁军排除长江干堤乌林段特大险情后,在现场发现了铁军副参谋长申银彬留下眼泪的一幕:看到数百战士连续奋战十余小时排除垮坝危险,却吃不上饭喝不上水,这位铁打的汉子再也难抑感情。21日,本报特派小组以《硬汉泪》为题,发回了报道。

  这位干事还带来铁军致本报的一封信,铁军表示:感谢这位不愿留下姓名的女士及洛阳人民对子弟兵的深情厚意,我们已将慰问信通过电报转给战斗在抗洪一线的全体官兵。请她全家以及洛阳人民放心,我们一定不辜负洛阳人民的厚望,死保大堤,圆满完成抗洪抢险任务,为第二故乡洛阳人民争光添彩!

  铁军同时在信中表示:这位女士信中提到,钱是亲人们给即将上大学的女儿准备的,心意铁军将士已领,希望能通过本报查找这位女士,还是将钱用于孩子上学。

  寻找好人

  拿着这两封因饱含感情而显得沉甸甸的信,我的心情很不平静。一边是饱含对铁军关爱的匿名市民,一边是深受鼓舞又还赠心切的铁军官兵,两种深情是那样交汇融通,催人泪下。

  最后,晚报编辑部讨论决定:大爱无言自动人——对此事的报道,报社除重点刊发寻人启事外,还要将双方的来信全文刊出!

  报道第二天发出后,社会反响巨大。经多方打听,我们得知捐款女士可能姓乔,丈夫在407厂工作。这时,这名女士信上简单提到的家庭情况让大家找到了突破口:女儿今年考上了武汉纺织工学院服装设计系。

  每年的艺术类考生本就不多,加之其这位女士的家应在涧西区,在市高招办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我们循此线索查询,加上知情群众不断打来电话提供情况,当天下午,我们终于找到了乔文娟的女儿长慧,继而找到乔文娟本人。

  原来,乔和她的爱人都是河南柴油机集团公司的普通职工,家庭条件并不宽裕。在看到本报关于铁军抗洪一线战士的感人事迹后,她一夜未眠,第二天不顾未愈的腰伤,将亲人资助女儿的2000元大学学费捐给了铁军将士。

  被我们找到,乔文娟显得很吃惊:“我不留名就是不愿张扬,为部队官兵捐献这点钱实在不值一提。”她自己后悔,家里人也有些埋怨:慰问信上不该透露学校名称。

  结下情缘

  虽然我们转达了铁军的心意,但8月25日一早,乔文娟母女又赶到本报编辑部,一再委托本报一定要将这笔钱送给前方的铁军战士:“这点钱就是一分心意,2000元钱花到数千官兵身上能干点啥呀?!”

  乔文娟还告诉我们,她最大的心愿就是能见见这些子弟兵,但又怕“露面”,所以只能每天关注《洛阳晚报》的报道。

  当年9月21日,铁军凯旋,乔文娟实现了自己的心愿:38万各界群众夹道欢迎铁军,乔文娟也在其中,现场群众认出了她:“您就是晚报上报道的那个捐钱慰问铁军的人吧,真得向您学习!”

  同时,“铁军”将士们也有一个强烈的愿望:一定要见见这位用真情鼓舞他们勇战洪魔的“可敬女市民”。部队首长亲自登门向乔文娟表示感谢,并诚挚邀请她到部队参加抗洪庆功会。

  从此,乔文娟和铁军战士结下深深情缘。

  成为“兵妈妈”

  在后来的日子里,乔文娟一步步成为战士们的“编外辅导员”和“拥军妈妈”,她的“拥军路”也越走越坚定。我也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她对战士们满心的爱:她时常和我讨论新时期拥军有怎样的新特点,要怎样去了解时代的变化和战士的各种心理特征,怎样才能最好地帮助那些有困难的普通战士……

  这些年来,她认下了上百名“兵儿子”,帮助了数以千计遇到各种困难的普通士兵;她节衣缩食给患病的士兵提供帮助,甚至不远千里要捐献骨髓给自己的“兵儿子”。她还开设了“家庭拥军兵站”、“战士之家”、“青年军人心理咨询热线”、“中国拥军网”……

  2003年,乔文娟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河南省军区授予“新时期爱国拥军模范”的荣誉称号,成为我国新时期军民学习的典型。

  (见习记者 陈曦)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