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速登车。 |
|
下车战斗,快速迎敌。 |
|
钢筋铁骨是这样练出来的。 |
|
6发炮弹齐中目标。 |
|
丰富多彩的阵地文化生活。 | |
《解放军报》记者眼中的铁军
转型路上当先锋
关键词:闯关
1997年6月22日,36辆国产最先进的轮式步战车开进“叶挺独立团”营区。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铁军”由摩托化步兵师改装为我军第一支轻型机械化步兵师,主战装备由传统步兵武器改装为新型轮式步战车和新型主战坦克。
解读:这是一个新的历史起点。转型之初,没有人才,没有教材,也没有先例可循,没有经验可鉴。“铁军”义无反顾地为转型“闯关”开路。
关键词:危机
2000年4月,“叶挺独立团”二营副营长时坤受命参加军区新“四会”教练员比武。为帮丈夫提高微机操作技能,他的妻子忍痛将城里开的一家电脑专卖店低价转让,跟随丈夫来到偏僻的军营。一个认真教,一个刻苦练,几个月下来,时坤最终获得全区比武亚军。
解读:强烈的“生存危机”,“逼”着官兵强素质。谈起这段经历,许多师团领导都有同感:好似双脚踩在火炭上。吃饭不香,睡觉不实,只得拼着命学,谁的身上没脱几层皮?
关键词:“海军”
2000年盛夏的一天,黄海某海域风大浪高,渔船已驶进避风港。突然,海面上出现一个个黑点,“叶挺独立团”的官兵们驾驶新型步战车破浪前行。数十台步战车成多路纵队全速前进,交替掩护,登陆抢滩。“海上蛟龙”顿时变成了“陆上猛虎”。
解读:这又是一次载入“铁军”历史的出征。从陆地到大海的跨越,只是这个师转型发展的一个缩影。
关键词:视野
多年来,“铁军”官兵养成了一个好习惯,无论是出国考察,还是外出进修学习,都要及时将世界最新的军事动态信息带回部队共享。一人学习,共同提高;一人出国,大家受益。
解读:个人站立的高度,决定着他的视野;一支军队的视野,决定着它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亮相
2004年9月25日,代号“铁拳—2004”的实兵实弹演习在豫南桐柏山区打响。空中,强击机、歼击机、武装直升机、无人侦察机穿云破雾;地面,新型坦克、步战车、新型导弹战车铁流滚滚;中军帐里,野战指挥方舱汇聚陆、海、空、天、电多维信息……鸟瞰方圆近500平方公里的演习场,参演上万人,不见几个兵。
解读:全新的作战模式、现代化的武器装备、高素质的官兵,铁军历史上首次涉外演习就令现场观摩的16个国家的60余名来宾惊叹不已。
——各大新闻媒体盛赞铁军之二
《经济日报》记者眼中的铁军
永不磨灭的军魂
关键词:军魂
从师史馆到团史馆、英模连队荣誉室,从每位官兵佩戴的“铁军”臂章,到师政工网上的师史、团史、连史,从悬挂在营连排班的最高荣誉标示牌,到营区道路边英模人物的灯箱,无处不显示出这支部队的与众不同。
解读:进入铁军营区,记者很快就被一股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神圣使命感所感染。光荣的红色基因已渗入军营每个角落,溶于每个战士的血液之中。
关键词:追求
陈永龙,“秋收起义红二团”六连一名普通士兵。然而,刚刚跨入新世纪门槛的第一年,陈永龙却不幸身患血癌。在生命即将走向尽头的最后时刻,他第五次向党组织提出了入党申请。在去世前3天,他光荣入党。
解读:人们也许会问:生命都快保不住了,为什么还要申请入党?陈永龙是这样回答他姐姐的:“你要是在铁军部队当过兵,就能体会到我的心情!”
关键词:霸气
2002年年底,“叶挺独立团”红九连参加军事训练一级连考核,尽管以优异成绩通过了,但名次屈居第二。
解读:该连有一张没有进荣誉室的奖状,上面写着这样一句话:“红九连的官兵们,我们都要永远记住:战场上只有第一,没有第二!”
关键词:豪气
每逢遇到重大任务,铁军师领导就有“三难”:大家争着挑重担,分配任务难“摆平”;官兵都要上一线,留守人员难安排;完成任务后,大家不为名利所扰,评功评奖难定夺。
解读:没有任务争任务,见到任务就兴奋,任务越重越来劲。在铁军采访的短短几天里,记者时时都能感受到铁军官兵身上这种逼人的锐气和豪气。
关键词:勇气
“铁拳—2004”演习中,雨后山高路滑,战士林森在下车冲击时,右脚的鞋子陷入泥里。林森没有丝毫犹豫,毅然赤脚冲向“敌”前沿。遍地的石子和荆棘割破了他的右脚,他忍着钻心的疼痛向前冲。
解读:战火中形成的精神,必须通过实战性行动来继承和发扬,这是铁军上下的共识。
《中国青年报》记者眼中的铁军
青春铁军勇无敌
关键词:精准
7月6日,时断时续的细雨丝毫不影响济南军区某训练场上的“激战”。当所有“敌目标”都被消灭干净后,军人们请现场观看的客人随便指定一个目标。客人不是军人,随手一指:“就打山上那个‘2’吧!”猛然间,6个巨大的火球从6门榴弹炮膛同时冲出,从各个角度直扑那个“2”。眨眼间,那个本来被作为目标编号的阿拉伯数字就消失了。
解读:铁军的真功夫让见多识广的客人们发出“大长见识”的尖叫。
关键词:练兵
师里组织建制连大比武突遭暴雨袭击,师长杨剑只说了两个字:“继续!”于是,该踢腿的踢腿,该趴地上的趴地上。滂沱大雨中,师长与士兵各司其职。
解读:铁军无往不胜的历史就是一部永远比对手强的历史。新时期的铁军领导者们坚信:战争年代的铁军是从一场场血仗中拼杀出来的,而今天“青春无战事”的铁军则必须从一点一滴中磨砺出来。
关键词:氛围
在“铁军”采访,几乎每一个被采访者都会提到“铁军”的氛围。这种氛围形成一种强大的同化力,让每一个走进它、靠近它的人迅速融入其中。
解读:心理学家说,青春期是最容易产生叛逆的,也是最容易被影响的。铁军就是要深刻地影响每一个走进铁军方阵的青年,只有他们每个人都变成了“铁”,才能组成一支强大的铁军。
关键词:战胜
2005年8月18日,举世瞩目的中俄军事联合演习正式拉开序幕。这是目前中国军队与外军最大规模、最高层次的联合军事演习,铁军代表陆军参加。铁军的优异表现赢得各方称赞。
解读:“打得更好”,这是青春铁军对铁军前辈最好的报答,这是青春铁军对祖国的承诺。在一次又一次的重大考验面前,青春铁军与他们的前辈一样,交出的答卷上只有两个字:战胜!
关键词:胆寒
中尉周红秀给记者讲了这么一件事。前不久,在别的部队工作的一名同学来看他,周红秀带同学去吃饭,恰逢官兵在训练。这位同为军人的同学对周红秀说:我听你们的兵喊口令,心里都发颤,你们的兵有一股让人胆寒的士气。
解读:让人胆寒,让对手胆寒,这就是铁军追求的效果。只有保持让对手胆寒的士气,掌握让对手胆寒的本领,今天的铁军才能续写“战无不胜”的辉煌。
关键词:信息化
2005年,在“和平使命—2005”中俄联合军事演习中,铁军第一次在信息化条件下实现了与外军以及诸军兵种的联合作战。
解读:铁军的领导者直言: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军队比,我们已经晚了。铁军等不起,中国军队等不起啊!铁军在向机械化转型的同时,已把目光瞄向了信息化。
本版稿件由记者郭晓明整(本版图片均为资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