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函授老师,你们好!本人系数信学院大二学生,假期闲暇。您可能因为工作繁忙不能按时上课,为帮您解决时间冲突,让您有个轻松舒适的暑假,本人可代理:上课、自习,作业、考试论文等一切事务(价格可以商量)……”
7月23日,在甘肃某高校学生公寓楼下,记者看到了许多此类广告。广告纸上的胶水未干,所附的电话号码已经被人取走。
一位三十出头、来自甘肃陇南的男性进修教师,撕下电话号码,拨号过去,接电话的是一位女生,确认完身份,双方决定面谈。
10分钟后,一位自称姓刘的女生来到,她自报家门:大三,教育传播学院,暑假不回家,成绩优秀且有代理经验。
该教师是给自己怀孕的妻子找“替身”,完成为期一个月的函授生课程。正好妻子所学的专业也是教育技术,他很快拍板。几经讨价还价,双方最终将价格由1200元谈到800元,并且约定,先付一部分钱,等考试完毕、顺利通过之后再付清剩余报酬。
这时,另一位大四毕业的贾同学也没有闲着,他在一旁寻找“目标”。与刚才的那位女生相比,他的生财之道更“高明”一些。
“自己跑去上课太累了”,据他介绍,第一年自己去上课,后来他出来成立“代理组织”,充当中介,从中赚取中介费。
“我收取的费用低,所以我有稳定的‘客户’。”贾同学谈及业务很是自豪。他表示自己已经做了3年,有许多进修人员和想寻找做“代理”的学生都找他帮忙。
“我是学生物的,要是找你去上课,老师发现了怎么办?”9月份结婚,暑假要照顾住院动手术的母亲,一名“分身乏术”的函授人员显得有点儿担心。
怀着与这位函授人员同样的疑问,在另一所设有函授点的高校,记者拨通了一名“函授代理”的电话,得到这样的回答:“教师就是我们院的,都很熟悉,我们过去一说,保证没有后顾之忧。”他的话,得到一位曾经做过“代理”的同学的印证。
英语专业的小珍,去年暑假帮人做了半个月的“替身”,起初她还害怕被人认出来,可进去一看,发现“像玩儿一样”。
据介绍,老师偶尔点个名,上完课就走人,谁也不认识谁。老师即使知道了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小珍还说,“替身”现象很普遍,去年她所在的函授班,只有本地的几个学生是“货真价实”的,大多数都是冒牌。“大多数已经上班的人,忙着休假或者赚钱,说白了就是花钱买个文凭。”当初觉得奇怪的她现在觉得一切很正常。
谈及那些函授生愿花钱请“替身”的原因,有教师说:找工作时看第一文凭,发工资时看的却是最高文凭。
(据《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