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15版:文化搜索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毛泽东外孙孔继宁成电视主持人
新闻网广告
驻洛各部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庆祝“八一”建军节
林依轮开始走“花痴路线”
我没打骂赵薇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07 年 8 月 2 日 星期    【打印】  
《洛阳晚报》评价网上调查>>>
毛泽东外孙孔继宁成电视主持人
主持风格亲和自然
  孔继宁

  8月的荧屏,最引人注目的电视主持人,是跨央视和湖南卫视的主持人孔继宁——毛泽东之女李敏的儿子,一个在毛家的外孙辈中唯一与毛泽东有过接触的人。

  8月1日,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中央电视台和湖南卫视开始播出纪录片《父辈的战争岁月》,由孔继宁担纲主持。比之亲和自然的主持风格,人们更关注孔继宁的“特殊主持”身份。

  受外公的教诲影响很深

  “在毛家的孙辈中,我是年龄最长的,也是外孙辈中唯一与外公有过接触的人。尽管接触不是很多,但他的教诲和熏陶却一直影响着我的人生之路。”45岁的孔继宁接受《金鹰报》采访时说,童年时,他对外公的感受和其他老百姓一样,觉得毛主席是口号里呼出来的伟大领袖。

  1962年10月,孔继宁出生在中南海。因为他的生日与苏联“十月革命”俄历纪念日仅隔两天,爷爷孔从洲将军和外公毛泽东共同为他取名“继宁”,意为继承列宁的事业。当时,毛泽东高兴地说:“继宁的出世让70岁的我‘官’升祖父级。”

  襁褓里的孔继宁对外祖父的喜悦自是浑然不知,后来他从母亲李敏的自述《我的童年与领袖父亲》中看到:“父亲工作累了,顺脚就去看看小外孙,抱抱、亲亲、逗逗小家伙。继宁长得虎头虎脑,不哭不闹,笑起来尤其可爱。父亲平时就喜欢孩子,现在更像所有的老人一样——隔代亲,特别爱和继宁玩。”

  “现在读这些文字,我感到特别温馨。”孔继宁说。

  外公最伟大,外婆最亲。孔继宁说:“我对外婆贺子珍有特别深厚的感情,我的童年是在外婆身边度过的。”

  孔继宁6个月大时,就被抱到了独自住在上海的贺子珍身边。他的到来,给贺子珍带去了无限快乐。孔继宁给记者看了他珍存的一些老照片,幸福地说:“只要是我跟外婆在一起拍摄的照片,她老人家就都是笑着的。” 孔继宁清楚地记得,他与外婆家一位工作人员的孩子同月出生,外婆经常让人家把孩子抱来,说:“跟咱们家宁宁一块儿称一称,看谁重!”称完如果发现他比那孩子轻,外婆就不干了,一定会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让他好好吃饭,直到下次再称时比那个孩子重了才心满意足。稍大一些后孔继宁就知道,外婆身体不好,不仅不能让外婆为自己操心,还要尽量逗外婆开心。他很会察言观色,只要看见外婆不高兴,就会使出浑身解数以博外婆一笑。有一次孔继宁发现贺子珍闷闷不乐,他就找出贺子珍从苏联带回来的西服穿上,再找根绑窗帘的天鹅绒带子系在脖子上充当领带,扮演起西哈努克亲王,还像模像样地在外婆面前走来走去。贺子珍猛然看见他,居然开心地哈哈大笑起来……

  转业后开始“触电”

  长大后孔继宁参军了,随后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国际关系学院英语系学习。毕业后到解放军总参谋部任职,先后被派往中国驻巴基斯坦使馆和英国使馆任武官助理。他说:“1997年,因为母亲身边缺人照顾,我才转业回北京。”

  转业后,孔继宁开始亮相媒体,但频率并不高。他的另一职务是中国(深圳)民族精神与中国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这使他能够对毛泽东思想进行更透彻的研究。经过岁月磨砺、专业研究,孔继宁对毛泽东的理解更加深刻。“我尤其感慨主席晚年的生活,”孔继宁说,“主席最悲哀的一点在于,他一生戎马,为国为民处心积虑,但自己却很少真正享受到温馨的家庭生活。他也不懂得合理休息,他的休息方式就是读书。如果他晚年生活再丰富一点儿,对社会上的情况有更多的了解,他也就会像其他人一样充分享受生活。”

  因为特殊的身份,现在孔继宁成了公众人物,对此他并不感到轻松,他感慨地说:“毛泽东外孙的身分有时对我来说是一种负担。但同时也是一种动力,让我多了一分‘不能给家庭抹黑’的责任感。”

  从容应对“历史传闻”

  《金鹰报》:现在网络发达,人们对毛泽东的评价也很多、很杂,您如何看待这种情况?如果要您对这些人说些话,您会怎么说?

  孔继宁:读懂历史,读懂毛泽东,多读多懂。现在很多人很浮躁,喜欢人云亦云。比如我听到有人发牢骚说:“毛泽东那个时候搞得那么贫困,看我们今天的生活多好!”我就想对他们说:我们吃到第五个馒头的时候觉得自己饱了,但你不能说功劳都在第五个馒头上,那第一个馒头没垫底吗?客观、负责地说,当时以毛泽东为首的那一批革命者,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完成了他们的历史使命。我们不能要求前人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完;他们都做完了,后人干什么?很多东西要历史地去看待,读懂、读透历史背景才可以评价。

  《金鹰报》:您为何如此不辞辛苦地通过各种形式宣传历史?

  孔继宁:从已有的历史来看,真正能够对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的人,必须是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的人。我们的前辈当年离开自己的家乡和亲人,一心追求光明,一心要实现救国的抱负,他们的光荣属于历史,但也属于我们现代的年轻人。今天,我们的光荣要靠自己奋争,所以我希望人们不忘历史,也为祖国、为美好生活真正“继往开来”。

  (据《金鹰报》)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