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调查表明,有23.42%的小学生觉得暑假过得不快乐,52.81%的孩子觉得暑假过得“还行”,只有不到三成的孩子认为暑假过得快乐。
的确,那些假期还要背着沉重的书包参加各种补习班、没完没了地做作业的孩子,能感受到快乐吗?
昨日是省地调一队子弟学校600多名小学生的返校日,记者借此机会在学生中做了一次暑假生活满意度调查。出乎意料,这些学生大多回答他们暑假过得很快乐,并争先恐后地讲述自己的快乐故事。
8月1日,小学生的暑假过了一半,该校老师组织学生交流他们各自的暑假生活,展示他们的实践成果,检查他们的作业完成情况。
同学们津津有味地讲述自己的暑假故事,他们的做法或许对别的小学生有启发作用。
帮姥姥卖菜的小女孩
卢怡丹同学平时住在姥姥家。家属院附近有一片空地,姥姥把它开垦了出来,成了一个小菜园。
放假前,老师布置过一个任务,每个同学都要结合自己的情况参加社会实践。放假后,卢怡丹主动提出要帮姥姥种菜。
“我在菜园里发现又细又长的豆角很好玩儿,就向姥姥请教栽种方法,然后把豆角种子埋进地里,本想在返校日让同学们看看我种的长豆角。可是长豆角到现在也没长出来,急死我了。”卢怡丹的话让老师和同学们都开心地笑了。她不好意思地说:“虽然我种的长豆角没长出来,但我常常帮姥姥到市场卖菜,也有不少收获。”
“你识秤吗?”记者问。
“不识,不过我们卖菜不用秤,论捆卖。我帮姥姥卖了20多天菜,赚了80多元,非常高兴。我觉得用这钱交学费学习才有劲儿。”
跟奶奶学烙饼的小女孩
“奶奶每天做饭很辛苦,放假了我就想跟着奶奶学烙饼。”李雅婷很有兴致地讲述她的故事。
“奶奶教我把面先擀成薄片,然后抹上油,放到锅里,转呀转,然后翻过来,再抹上油,再转呀转。最后,馍烙熟了,吃着可香啦!就这样学了几天,我终于学会了烙馍。随后,我又跟着奶奶学会了做饭。”
会缝荷包的小女孩
赵依莎同学向大家展示了她动手缝制的荷包,立刻吸引了老师、同学们的目光。
她说:“我父母做生意很忙,没时间管我。放假后,我回到了农村老家。我用一天时间把平时不住人的屋子收拾干净,然后下地帮奶奶拔草。我还从旧衣服上剪下一块布,缝成一个荷包,装进香草,再将钥匙链上的两个图案缝上去。大家看,漂亮吗?”
帮父母运毛毯的小男孩
刘鑫同学的父母在关林市场做生意,放假以后,父亲结合学校的实践课要求,提出了让刘鑫帮忙的想法。于是,父子达成了一个“协议”:刘鑫每运送1条毛毯,可以得到1角钱。
“爸爸说这样可以一举两得,既能让我多运动减肥,又能让我学到社会实践技能。于是,我就答应了。”刘鑫说,“我家的门店距仓库较远,顾客要货往往又比较急,我背上毛毯一趟一趟地跑,可把我累坏了。我最多的时候一次能拿5条毛毯,大人们都夸奖我力气大,我很高兴,同时我也得到了报酬。我一天能运送100条毛毯,一个月挣了300元。通过这样的活动,我知道了什么叫劳动,劳动虽然辛苦,但是我感觉很快乐。尤其是我用自己挣的钱去买笔和本的时候,非常高兴。”
20天学会了写毛笔字
“有雨云生石,无风叶满山。”当周慧婧和金明铭两个同学并排将这几个大字写到地板上的时候,同学们忍不住为她们喝彩。这是她们用20天时间练毛笔字的结果。
周慧婧说,因为自己的字写得太难看了,父母想利用暑假让她练字,她便在每天早上跟着邻居到古代艺术博物馆前的广场上练字。“我第一次提着大笔在地面上写字,周围站满了大人,虽然我写得不好,但是大家还是夸我,我越写越上劲儿,一个字写不好我就再写第二遍、第三遍。这是我暑假最高兴的事儿。”
快乐在哪里
返校日小学生交流的经验表明,学校对学生既不能撒手不管,让孩子们漫无目的地过暑假生活,也不能管得太紧,甚至盲目地为他们安排学习班。
老师的正确引导,有助于学生认识、了解社会,并学会与家长沟通,使学生觉得假期过得快乐、有意义。
如今,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的假期生活不满意,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而假期生活的无序状态是根本原因。调查显示,孩子假期生活没有计划,每天做什么,整个假期怎么过,都没有心理准备和妥善安排,作息没了规律,天天看电视、玩电脑,结果越玩儿越没快乐。
有人说,现在的孩子很幸福,吃肯德基、穿名牌服装、玩儿各种玩具……但这种“幸福”浮在水面,潜在的是比幸福多得多的“辛苦”,学校、家长盲目地将学生捆在书本上或放任自流,家长觉得累,孩子也不开心。
爱玩儿是孩子的天性。怎样让孩子会玩儿、玩儿出快乐、玩儿出名堂,其中大有学问。家长和老师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随意加压。在放假前,学校、家长应该相互配合,对孩子的生活作出框架性安排,引导他们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让他们多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找乐趣;多接触大自然,在广阔天地中找快乐。暑假中,让孩子们适时集中交流经验、心得。暑假结束,孩子们返校时,让他们总结假期收获,引导他们用更好的方法寻找更多快乐。如此,孩子们自然能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