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西工区的徐琦元是洛玻集团的退休职工。76岁的他每天都练习太极拳,十余年来从不间断。这些年,他学习了太极拳、太极剑、太极刀、太极扇、养生太极掌等共计30多个套路。年轻时,他爱好读书、绘画。说起养生,他妙语连珠,展现出深厚的文学修养。通过锻炼,徐琦元感到自己的身体好多了,又开始不遗余力地教周围的人学习太极拳。一副热心肠让熟悉他的人都交口称赞。
太极拳:得其乐而入其迷
8月1日早上,记者在洛玻集团俱乐部广场看到不少人在锻炼身体。不大的场地上开展着乒乓球、羽毛球、门球、太极拳等锻炼项目。一听说要采访徐琦元,不少人围过来说他厉害,“身体好,能跳上一米高的乒乓球台”。
徐琦元听到周围人的评论,笑了笑,不置可否。但是说起练太极拳的好处,徐琦元有切身体会。
1997年,徐琦元从单位退休,当时按照年龄他已经“超期服役”了。退休前的那几年里,每年他都会因为支气管哮喘而住进医院。身体又怕冷又怕热,冬天出门离不开帽子、皮大衣和口罩。退休后,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接触了太极拳。有位外地的太极拳教练来洛阳办班,他和几位好朋友一起报名参加。刚开始学习他感觉到有点难,“因为没接触过”。练习了一段时间,徐琦元渐渐迷上了这项神奇的运动。
学习太极拳不久,他的身体变好了。到了冬天锻炼的时候,他发现自己的抗寒能力有了提高,套一件毛衣就可以出门,“现在,我的皮大衣很久都不穿了”,支气管哮喘也不严重了。徐琦元说:“这几年都没进过医院,即使去医院,也是去看望别人。”一句幽默的话引得周围的人笑了起来。
总结自己练太极拳的过程,他说:“入其门而知其趣,知其趣而得其乐。得其乐而入其迷,入其迷者甚爽。”
乐于奉献,他是个热心肠
听到徐琦元这句文绉绉的话,吕桂丽赶紧说:“刚才没听清楚,再说一遍,我记下来。”吕桂丽是洛玻集团的职工,也是洛玻太极拳协会的一员。从吕桂丽的口中,我们感受到了徐琦元的热心肠。
洛玻太极拳协会成立于1999年11月。刚开始很多人报名学习太极拳。学员有了,教练在哪里?没办法,只好花钱请人过来教。太极拳教练教了足足两个月,才教会了大家一套太极拳。后来,徐琦元“升任”协会的秘书长。功底较好的徐琦元自己看书、看碟,将学会的太极拳套路教给会员。武术上的名词被他讲得通俗易懂,学员人数也一天天多了起来。
现在,每天早上5点,他都会带着录音机和训练器具早早来到锻炼场地。如果场地有点干,他就洒点水,然后再练几套早年学习的陈氏太极拳热热身。等学员们来得差不多了,他就开始放音乐,再和学员们一起练习。等学员们都练完,已是8点半左右,这时,他就看看周围有没有学员落下的太极剑或者太极扇,因为几乎每天都会有人将这些东西落在广场上。
学员们都说,因为练太极拳,身体好了,精神头也比以前足了。有一次,退休职工们去外地旅游,学员们精神抖擞,把平常不锻炼的人远远地甩在了后头,“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徐琦元说:“老有所为,老有所学。我们的协会参加了许多社会公益活动,比如市里的各种太极拳表演赛。这样既实现老年人的自我价值,也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有意义。”
话锻炼、养生,他妙语连珠
“家有老,是块宝”。徐琦元觉得只有身体健康的老人才是一块“宝”。在他看来,老人身体健康了,就不会给家庭带来负担,不会影响子女工作,还可以干些买菜、做饭等家务活分担家庭负担。要想身体好该怎么办?得锻炼!
每天晚上,徐琦元都要陪上老伴,出门走一走。1994年,老伴因脑血栓住医院,4个月下来不见好转。他很着急,买了一个小三轮摩托车,带着老伴在洛阳市区四处转。涧西区、关林镇、王城公园……在行程中,他鼓励老伴锻炼下地走路。“现在已经基本上没有后遗症了。”徐琦元说。不过因为灯光下树影多,怕她眼晕,每次晚上出门散步,徐琦元都要陪着她。
徐琦元说:“铁不炼不成钢,人不锻炼不健康。她要不锻炼,就不会有现在。”可是,徐琦元反对忽视身体状况过分锻炼。他觉得,老年人要量力而行,适度锻炼,养生应以不伤身为本。现在年龄都大了,自己感到难度大的动作就不要勉强去做。不能硬跟年轻人比,更不能损害身体健康。
徐琦元的生活非常有规律。早上锻炼后回家洗个澡,然后做一些家务,或者看书、看报,下午去门球队打门球。因为门球队成绩骄人,他很自豪地告诉记者:“我们队一上场就给别人造成压力。”
因为参与多种体育活动,他交友广泛。他觉得这样很好,“可以和别人交流,增加健康知识,而且让心情也十分愉快”。
徐琦元饭量稳定,平常喜欢吃点豆面、黄面等杂粮。他很欣赏毛主席关于养生的一句话:“少荤多素,饭后百步。遇事不怒,劳逸适度。”
最后,他认为锻炼身体一定要坚持,才能有效果。有的人偶尔想起来了,就使劲锻炼,这样容易锻炼过度,无异于暴饮暴食,对身体并没有益处。
如果您身边有善于养生的健康老人,您可以向《养生人物》栏目推荐,联系电话:13837943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