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婆婆,我总有千言万语在心头。
婆婆曾是一位教师。退休后,她依托洛阳得天独厚的牡丹文化底蕴,开始学习写意牡丹的画法。婆婆做事很专注,有时在画案前一站就是几个小时。她画的牡丹笔墨酣畅,气韵典雅;着色谐调,花瓣层次分明,娇艳欲滴。一经装裱,简直可以和大师的作品相媲美。
婆婆心灵手巧,还有一手剪纸手艺。她剪出的历届伟人像惟妙惟肖,十二生肖闹春图妙趣横生。遇到亲戚朋友、楼上楼下谁家有喜事了,她就创作一些喜庆的剪纸作品送给人家装饰家居。她的一些牡丹画和剪纸作品曾在《洛阳日报》上发表,有的还作为书的插图出版。
1998年,公公突然得了重病,虽经治疗,但右半身没有任何知觉,不能行动。从此,婆婆的身上就多了一份重担。她每天早早地起床做好饭,再给公公穿衣服,洗脸,喂饭,然后搀扶公公到楼下锻炼。说是搀扶,实际上是用全身的力气架着公公的身体。
都说“久病床前无亲人”,可婆婆就这样十年如一日地精心照顾着公公。让我们做儿女汗颜的是,她从没在我们面前诉过一句苦,说过一声累。有时我们想帮帮她,她总是说:“你们都有工作,把工作干好就行,我一个人能照顾得了。”
这些朴实的话语,里面包含了多少苦、多少累,只有婆婆一人最清楚。
婆婆有严重的口腔溃疡,每隔一个月就要发作一次。有时,说话说不成,饭也不能吃。严重的时候,她的嘴里就一直含着药。尽管如此,她从没向我们提起过,都是事后我们回家时才知道的。
我不知道,在那样的日子里,婆婆每天是怎样背着比她重好多的公公,从床沿到客厅,再到洗手间的。如此重体力的劳动,身强力壮的人也有烦的时候,而年过花甲的婆婆却坚持下来了。我们建议找个保姆来照顾公公,可是婆婆拒绝了。
在照顾公公的日子里,婆婆从来没有停止过对国画艺术的追求。只要公公休息的时候,她就站在画案前进行潜心创作。洛阳市的历届牡丹花会,她展出的国画作品有好多被外地游客收藏。
10年来,公公从来没有因为行动不变而加重病情,相反他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好,这一切全归功于婆婆的精心照料。
婆婆是我家的擎天柱,她用默默无言的爱和坚强乐观的生活态度感染着我们,鼓舞着我们。
现在,为了让公公每天能到户外锻炼,也为了能和更多书画名流有更好的交流、学习的机会,婆婆在老城丽京门的“书画一条街”租了个宽敞的画室,把家搬到了画室。
两个大大的画案放在画室显眼的位置,四周的墙壁上、地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国画作品。这些栩栩如生的牡丹,不正是绽放在婆婆心中最美丽的生命之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