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消息 近日,金庸武侠名著《雪山飞狐》等的节选片段出现在了课改后的北京语文泛读备选篇目中。与此同时,鲁迅、朱自清等名家的作品数量减少。这引起了社会的广泛争议,甚至有人发出了“金庸取代鲁迅”的感叹。反对者认为:鲁迅是一根针,让人警醒,而金庸让人自我麻醉、自我满足。支持者则认为:金庸有情有义,鲁迅太难懂。
继《天龙八部》部分章节被选入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读本之后,金庸武侠名作《雪山飞狐》出现在了最近课改后的北京语文泛读备选篇目中。与此同时,在各地的课改中,鲁迅、朱自清等名家的作品数量逐渐减少,如鲁迅的《阿Q正传》、《一件小事》、《药》和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背影》等文章,在各种版本的语文课本中慢慢淡出。
来自某网站的调查显示,对金庸作品入选中学课本,有23.6%的网民认为“绝对是好事,武侠精神是很好的精神食粮”,有16.38%的人认为“是坏事,会教坏下一代”。至于金庸能否取代鲁迅,有近六成网民认为“鲁迅和金庸都有可取之处,不存在谁取代谁”。
对此,北京鲁迅博物馆副馆长孙郁表示,鲁迅的作品是反流行色、反正常人思维的一种艺术,是一种很高妙的人生境界,他和世俗社会的距离很远。鲁迅的很多作品并不是中学生能够看懂的。鲁迅对教育的态度首先是要有趣味性,要好玩,要包含智慧,但绝对不是说教,而是在类似智力游戏的教育模式中呈现出来的。我们现在讲鲁迅的时候,用的是鲁迅最厌恶的方式。鲁迅认为人是有限的,他反对无限性。把一切东西都道德化,说得很圆满很高大,这是鲁迅一生要颠覆的。然而现在的中学教育所采取的讲课模式,恰恰是鲁迅最厌恶的方式。金庸与鲁迅的作品并没有可比性,它们是两种智慧表达方式。金庸晚期的一些作品也受到了鲁迅的影响,他们俩有相通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