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高新开发区的小陈大学毕业近两年了,最近,他似乎整个人都变了,性格突然开朗、阳光起来,虽然他走路还是像原来一样风风火火,但是,自信、灿烂的笑容代替了他脸上曾经挥散不去的阴霾和急躁。然而就在4个月前,小陈还被焦虑和沮丧压得喘不过气来,可换了新工作后他干得非常出色,和过去一比,简直判若两人。本周,记者见到了快乐的小陈,听他讲述自己的故事。
困惑:不断奔波却换来焦虑
小陈是伊川县人,今年24岁,2005年从洛阳某高校文科专业毕业后,他便留在了市区工作。换了几家单位后,小陈应聘到一家不错的企业上班。在工作上,小陈满怀热情,新的点子也层出不穷,经常拿出很不错的创意。可遗憾的是,每当他将自己的创意具体实施时,效果往往不够理想,不能让领导满意。由于工作没有起色,小陈不断地自责。
今年3月,小陈出现了严重失眠和没有食欲的症状,持续几周陷在焦虑、急躁以及沮丧的情绪中无法自拔,这已经影响到他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分析:过多的压力来自成长记忆
华夏心理咨询师培训中心主任、心理咨询师赵裕武与小陈交流后,了解到小陈产生沮丧、焦虑心理的主要原因来自他对自己的高期望和实际工作效果不理想的这一矛盾冲突。小陈的个性很强,性格里有种不愿意服输的倔强,他始终认为,当初没有实现父母让他考上清华、北大等名牌大学的愿望,工作后就要加倍努力做出成绩,可现实中一次次的失败却让他焦虑不安。
心理咨询师认为,造成小陈焦虑的主要压力来自两方面:工作本身的竞争压力和小陈对自己要求严格引起的自我加压,而后者形成原因与小陈成长的记忆密不可分。受教育水平不高的父母对于长子小陈有很高期望,从小就给他灌输要考北大、清华等名牌大学的意识,要求他比别人优秀。小陈高考失利后,不断遭到父母指责,于是,自尊心强迫小陈不断地给自己施加压力,要求自己在工作中比别人更出色,这种要求高到一定程度,便对他的心理和生活造成了影响。
结论:性格与工作特点不匹配
在交谈过程中,心理咨询师发现小陈以前在实际操作中遭到失败的一系列策划,大都思路新颖,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小陈往往操作时粗枝大叶、不细致、不全面,从而导致实际操作的失败。心理咨询师经过了解、分析后认为,那些优秀但却失败的策划案,如果换作别人来具体操作,很可能是另一种结果,他得出结论:小陈的性格与当时所从事的工作特点不是非常匹配。
赵裕武说,根据了解到的情况,小陈应该是一个思维敏捷、统筹意识强的人,喜欢推陈出新,分析能力强,但他不善于具体事务操作,属于“艺术型人格”,更适合做一些类似于导演、剧作家等统筹性、创造性强的工作。
在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小陈从了解自己开始,为自己做了大致的职业生涯规划后,他离开了原来的工作单位,到一家私企做产品推广和市场启动工作,他的聪明才智很快得到充分展现,业绩很好。现在的小陈对工作充满激情,原来持续的焦虑和低落也一扫而光,虽然工作更加繁忙和劳累,但成就感让小陈得到了满足,他总是愉快地工作着。
小陈说,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与何种工作相匹配、为自己做职业生涯规划对一个人,尤其是年轻人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
建议:为自己做份职业生涯规划
赵裕武认为,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做份大致的职业生涯规划,尤其是面临就业的大学毕业生。首先,要从全面自我认知开始,了解自己的优缺点,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行为特点等。其次,要了解自己的价值取向,即面对具体事件的看法以及如何分析、处理等。再次,要了解与不同性格大致匹配的工作类型。大家要做好以上三点,找准自己的定位,制定可行性的近远期目标,并不断努力地去实现它。
赵裕武提供了一套人格与职业大致相配的“模板”,读者朋友也可以对照一下,看看自己到底属于哪种职业类型。
1.实际型。喜欢有规则的具体劳动和需要基本操作技能的工作,但缺乏社交能力,不适合社会性质的职业。其典型的职业包括技能性职业(如一般劳工、技工等)和技术性职业(如摄影师、机械装配工等)。
2.研究型。具有聪明、理性、精确、批评等人格特征,喜欢抽象的、分析的、独立的定向任务这类研究性质的职业,但缺乏领导才能。其典型的职业包括科学研究人员、工程师等。
3.艺术型。具有想象、冲动、直觉、理想化、有创意、不重实际等人格特征,不善于事务工作。其典型的职业包括艺术方面的(如演员、导演等)及文学方面的(如诗人、剧作家等)。
4.社会型。具有合作、友善的特点及善社交、善言谈、洞察力强等人格特征,喜欢社会交往,关心社会问题,有教导别人的能力。其典型的职业包括教育工作者与社会工作者。
5.企业型。具有冒险精神,有野心、独断、乐观、自信、精力充沛等人格特征,适合企业性质的职业。其典型的职业包括政府官员、企业领导等。
6.传统型。具有顺从、谨慎、保守、实际、稳重等人格特征,喜欢有系统、有条理的工作任务。其典型的职业包括办公室人员、会计、打字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