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B04版:本期关注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中国维和“天使”在瓦乌
新闻新知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07 年 8 月 25 日 星期    【打印】  
《洛阳晚报》评价网上调查>>>
中国维和医疗分队全体队员荣获联合国“和平荣誉勋章”;中国维和医疗分队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流动的平民医院”……7个多月过去了,他们还好吗?
中国维和“天使”在瓦乌
本报记者 朱 娜  通讯员 程友明 张登华/文 杨建富/图
中国维和医疗分队的“全家福”。

非洲儿童。
手术中。

  2007年1月16日晚上,中国第二批派往苏丹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工兵、运输、医疗分队的135名官兵,从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乘坐专机启程前往苏丹,执行为期8个月的维和任务,其中,医疗分队的队员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50中心医院。他们到苏丹已超过7个月了,记者通过电子邮件与维和医疗分队的队员取得联系,了解到了他们在异国他乡的点点滴滴。

  行走在瓦乌市区

  2007年1月18日,维和医疗分队乘坐联合国国际专机飞往苏丹南部维和任务区——瓦乌。维和医疗分队副队长杨建富在电子邮件中告诉记者,维和医疗分队分两批到达瓦乌,第一梯队于2007年1月17日部署到位,第二梯队于1月27日部署到位。第一梯队部署到位后便迅速投入到与上批维和部队的物资交接工作中,在1月22日零时正式完成了交接工作,并在当天收治住院病人6例。

  苏丹刚刚经历了长达22年的内战,这个本来就落后的国家变得更加贫穷了。瓦乌位于苏丹南部,它在地图上被标注成一座城市,实际上它只是一个贫穷的部落村寨。这里可以说是苏丹最贫穷的地方,当地人的生活条件甚至还不如中国的一些村庄,中国的大部分村庄都有楼房,可在那里连一座两层楼都见不到。

  一个由简易凉棚组成的集市分成3个小区,食品蔬菜区、服饰区和五金物件区,街道不长,一眼便能看到头。整个瓦乌地区只有一台X光机,还只能在18时至20时使用,因为白天当地不供电。瓦乌机场有一条新铺的土跑道,城里没有一条柏油马路,只有一座大桥,还是上世纪70年代由中国援苏的工程人员建造的。

  维和医疗分队的队员们纷纷感叹道,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他们真不敢相信多年的战乱会给苏丹留下如此创伤,也让他们更加珍惜今天的和平与幸福。

  经常接诊艾滋病人

  杨建富在电子邮件中还提到,现在苏丹内战已经结束,但小规模的武装冲突还是不断,局势依然动荡不安。距他们营区不到两公里的地方就是反政府军的军营,瓦乌街上随处可见背着枪的武装分子。可是,对于维和医疗分队的医护人员来说,最危险的不是炮火和武力冲突,而是那些看不见、摸不着而又确实存在的病菌。

  非洲的艾滋病发病率非常高,在这里接诊艾滋病人并不是一件稀奇的事。病区的环境简陋,防护装置简单,护理人员与病人经常进行近距离的接触,给病人穿刺、抽血,处理病人的呕吐物和分泌物,如此频繁地接触艾滋病人,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感染。有些艾滋病人住院后,病情很不稳定,他们随时会吐血,喷得病床周围到处都是,严重的血污染,让维和医疗分队的医护人员心里发憷。有些病人甚至是刚吐完,就开始腹泻,医护人员根本来不及做自我防护,床单、被子、医疗器械,还有医护人员的衣服上全都是带血的污染物。待病人情况稍微稳定些,医护人员要穿上防护服,为病人换药、换床单……这一切都有条不紊。最重要的是医护人员要对艾滋病人进行注射等有创伤性的操作,这需要他们有多年的临床经验和娴熟的技术,因为每一次注射对他们来说都是高风险、高难度的操作。

  杨建富副队长说,6月1日,中国维和医疗分队全体队员荣获联合国“和平荣誉勋章”,这是对他们最好的奖励!

  边吐边做病情记录

  现在的瓦乌正处于雨季,每周有5天都是倾盆大雨,有时一天要下好几场雨。潮湿的气候再加上较高的气温,这可是蚊虫孳生的温床。特别是大雨过后,水坑上面经常漂着密密麻麻一层虫子。可是,无论下再大的雨,只要有急诊,医务人员都能风雨无阻,始终把救治病人放到第一位。

  6月10日18时50分,维和医疗分队接到联苏团(联合国苏丹特派团)最高医务官鱼敏上校的电话指示,驻阿维尔肯尼亚部队的一名战士被雷击伤,需紧急送至中国维和医疗分队所在的第二战区二级医院救治。受领任务后,医务人员立即与航空管理员协调联系,仅用了10分钟,就派出了俄罗斯空勤小组飞赴阿维尔接伤员。飞行途中,天空下起了大暴雨。机身剧烈地颠簸,医护人员出现了严重的晕机反应,面色苍白,不停地呕吐,可他们依然在坚持,一把反胃的感觉压下去就马上给病人做病情记录,再吐再压再记录。

  21时15分,运送伤员的直升飞机在暴雨中抵达瓦乌机场,早已在机场等候的医护人员在5分钟内便将患者送到了重症监护室。

  “流动的平民医院”

  由于多年战乱,瓦乌的群众生活极度贫困,环境卫生状况极差,群众缺医少药,有病无处治,各种流脑、疟疾、霍乱等传染病暴发流行。维和医疗分队在保障维和部队官兵健康的前提下,与瓦乌平民医院签署了帮建帮扶计划。

  一名枪伤病人在瓦乌平民医院住院已有一个多月。由于医院技术条件有限,虽经反复换药治疗,但他的伤口却一直没有愈合,其周围组织严重腐烂,散发出难闻的气味,并且有蛆虫爬出,他随时面临因感染而截肢的危险。维和医疗分队在该院指导业务查房时,了解到病人的情况,主动派出医护人员,对该病人进行会诊、换药。维和医疗分队的医务人员不嫌脏臭和危险,一点一点为患者去腐、清创,直到清除干净,包扎好伤口。等病人伤处长出了新的肌肉组织时,骨创专家薛刚博士为其实施了植皮手术。这名病人以后每次见到中国维和医疗分队队员时,都会伸出拇指说:“Chinese doctor,thanks!(中国医生,谢谢!)”

  维和医疗分队的王建军、赵文召医生说,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名患口腔巨型牙龈瘤的非洲女子。这名非洲女子患病已有两年,肿瘤越长越大,导致她吐字不清,无法吃饭,长期的营养不良使这名身高170厘米的非洲女子体重还不到40公斤,血色素才7.8克,属于重度贫血。可是当地医疗条件非常差,医疗器械简陋,经常断电,瓦乌平民医院仅有的一名口腔技师也只能做一些简单的拔牙治疗,根本无法实施手术。王建军、赵文召仔细研究了手术方案,在用手电筒照明的情况下,仅用20分钟就完整切除了病人口腔内鸡蛋大小的肿瘤。这名非洲女子病情痊愈后,挨个拥抱了中国的维和“天使”。

  维和医疗分队队长岳荣喜说,今年2月,胡锦涛主席访问非洲八国期间视察中国维和部队时,作出“维和部队要在确保自身安全、确保完成维和任务的前提下,力所能及地为任务区群众多办一些实事、多做一些好事”的重要指示。第二批赴苏丹维和医疗分队官兵在完成大量本职工作任务的同时,为瓦乌任务区的群众体检800余人次,培训各类卫生技术人员50余名,修理医疗设备12台(件),赠送价值3万多美元的药品,中国维和医疗分队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流动的平民医院”。

  让月亮传递思念

  维和医疗分队在瓦乌任务区已超过7个月了,队员们对家人和祖国的思念越来越强烈。

  杨建富副队长说,今年春节是队员们在国外度过的第一个春节,尽管也准备了年夜饭,可是看着一桌子的饭菜,没有一个队员能吃得下,很多队员都流了眼泪。队员们到了这里才真正理解了什么是想家,真正理解了什么叫思念,真正理解了寂寞和孤独的含义。队员们晚上睡不着的时候,经常在一起聊洛阳的事情:想洛阳的父老乡亲送行的情景,想喝洛阳的牛肉汤,想带着孩子到洛浦公园散步,想看洛阳出的报纸……说着说着,一些队员的眼睛湿润了。

  聊完天,队员们都会望着头顶的月亮沉默许久,虽然不能陪在亲人身边,可他们希望这一轮明月能把思念带回洛阳!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