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塑料袋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 |
核心提示
继食品用塑料包装加贴“QS”(QualitySafety,即质量安全)标志之后,纸杯、方便面、纸碗等食品用纸容器也开始实行市场准入制,必须加贴“QS”标志才能进入市场。近期,国家质检总局再次下发了《食品用纸包装、容器等制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严格加强食品包装卫生审查制度。
可是,我们生活中仍然随处可见的是,没有“QS”标志的塑料袋被大量采用,比如用来套碗、装各种食品等。这些不符合食品安全的塑料袋正带给我们什么?您对它们的存在又了解多少?
今天,一个塑料袋开始了它的旅行,让我们跟着它,看它能带给您怎样的感受。
第一站:菜市场
我是一个由聚乙烯制成的无毒塑料袋,我们的家族庞大,既有人类使用的一次性塑料餐盒组成者聚苯乙烯,也有制作塑料水管用的聚丙烯,还有制作安全帽用的ABS等。
昨天上午,我和上百个同胞一同被人送到了菜市场里,成为商贩们为买菜者提供的方便袋。一个中年妇女来到我的主人面前,买了一堆菜后,把它们装进了我的肚子里。我的作用在这一刻初步体现了出来。
第二站:垃圾桶
随后,这位妇女拎着我一路行走,我看到我的一些同胞被人遗弃在马路上,还有一些花花绿绿的同胞随风在空中飘舞,它们没有安家之所。
没有多久,我来到了这位妇女的家中。收拾完我肚子里的菜,她见我的肚子没有破,又把我安置到了一个新的岗位上——套在了垃圾桶上。一个中午过后,我的肚子里装满了丢弃的菜叶、剩饭。
当天下午,那位妇女拎着我下楼,站到一个大型垃圾桶前,一把将我丢了进去。里面臭气难闻,我和其他同胞一样,身上沾满了污垢和人类肉眼无法看到的细菌,我的功能到此结束。
第三站:垃圾处理场
忍受了几个小时的臭气和污垢的熏染,我终于“重见天日”。一个工人将我们这些桶里的同胞一并装入一辆密闭的运输车里,在这辆车里我看到了更多和我一样浑身脏兮兮、充斥着大量细菌的同胞。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颠簸,我们来到一个地方宽广、名叫张洛坪的垃圾处理场,这里有600多亩地,周围没有居住区,存放着成片的垃圾,其中既有我的同胞,也有一些已经腐败面目全非的食物残渣。
我们被人一股脑儿倾倒进一个大坑中后,一辆巨大的压实机朝我们开来,我的不少同胞就此虽然结束了在地面上的生活,被填埋到了地下,可是它们仍可以在地下生活200多年,逐渐改变周围土壤的成分,让土地减产甚至遭受污染而无法种植作物。
我很侥幸,一阵大风之后,我在空中飘舞着离开了这里,开始了一段别的同胞无法经历的新旅行。
第四站:废品回收站
经历了几个小时断断续续、起起落落的空中旅行之后,我落在了一个城市角落里,正在想着我的下一个归宿点时,一个中年男子把我捡了起来,放到了一个三轮车上,运到废品回收站。
我惊讶地看到,车里面除了有很多塑料瓶外,还有一厚叠花花绿绿的我的亲戚——聚氯乙烯制成的廉价塑料袋。这些廉价塑料袋可是有毒的,如果用来装食品,它们身体里的毒气会渗入食品中,食用这类食品后,会造成积蓄性铅中毒,甚至致癌,一些不知情的人还用它们套在碗上吃热食,殊不知它们在温度超过50℃后,身体中的铅更容易溶入食品中。
第五站:小加工厂
随后,我们被拉到了一个郊外的工厂里,那里面挤满了一座座由我们堆积起来的小山,工人们图省钱,不用专用的清洗设备对我们进行清洗,而是把我们这些满身污垢的家伙铲进了一个又黑又臭的大水池中洗涮。
几十分钟后,我和亲戚们,还有那些工业废弃物、医疗废弃物,一并进入了机器中,经历了熔化、冷却之后,被制成了一个个五颜六色的小颗粒。在这个过程中,我从原本对人体无毒的聚乙烯,变成了一个杂合体,成为了侵害人体安全的传播者。
几个小时后,我又被重新做成了塑料袋,再次成为了人们生活里的方便袋,我的毒性开始向人们的生活慢慢浸染。
潜在的卫生隐患
镜头一:每天早上,在一些小吃摊点前,食客们一手拿着套着塑料袋热乎乎的油饼,一手端着盛在套了塑料袋的碗里的胡辣汤,大口喝汤、吃饼。还有的人将热乎乎的早点用塑料袋装着提回家里,送给亲人吃。很多人觉得这样做既卫生又方便。
镜头二:街头一些食品店内,既有各类蜜饯糕点,也有各种散装的瓜子、地瓜条等小食品,很多人都只注意到塑料袋包装下的美味,却没有在意这个包装袋潜在的危险。
镜头三:14日上午,我们来到关林芳达市场内,在门口的一些店面招牌上赫然印着“定制各类塑料袋”。我们在其中一家与老板攀谈了起来。
记者:小饭馆套碗所用的塑料袋是用什么做的?
老板:娃哈哈塑料瓶再加些增白类的添加剂。
记者:我有一批旧塑料袋,要不要?
老板:那要看回收再利用的价值大不大,不然还要用很多添加剂,成本太高,何况回收的袋子本身就是垃圾,如果再“次”的话,连塑料袋都做不成,只能弄成快餐盒,利润不大。一般一吨废塑料的价格为3000元。
记者:这样加工出来的塑料袋干净不?
老板:大家都眼不见为净,要不然把这些塑料袋加工得要么很白要么颜色很花干啥?我们自己吃东西宁可用别人的碗也不套袋子吃。
记者:塑料袋、快餐盒咋做的?
老板:回收来的废塑料,放水池里泡泡,粉碎,机器里熔一下,添些化学制剂,做成颗粒,再吹压成型。咱们这片的厂子主要集中在李屯、商屯附近,都是些小厂。
记者又采访了洛阳理工学院高分子材料教研室胡治元副教授,据他介绍,聚乙烯、聚丙烯是安全的塑料,人们可以用来盛装食品,可是,由于制作塑料袋成本较高,目前,市场上我们经常看到的一些红色、黑色、绿色、奶白色塑料袋,其生产原料多为一些回收塑料袋,这类塑料袋多用一些廉价的聚氯乙烯制成,在制作薄膜过程中需加入大量的增塑剂和稳定剂。
有研究表明,这类添加剂可以导致人体血液中的红细胞减少,在一定的环境下具有致癌性。一些人为了图卫生,在碗的外面套上一层塑料袋,其实袋子本身有病菌,而且如果食物温度超过50℃,袋中含有的铅更容易溶入食品中,让人体慢性中毒。
长期食用这类塑料袋包裹的食品更容易受到化学性污染,例如聚氯乙烯塑料是氯乙烯的多聚物,与食品长时间直接接触,氯乙烯就能移行到食品当中,而氯乙烯可损害人体神经、肝脏。
清理塑料袋的难题
50多岁的周世强,西工区环卫工人,每天都要在玻璃厂路与定鼎路之间的中州路上来回清扫保洁,从清晨3点开始,一直忙碌到中午12点。六七百米的路面上,他要来回行走20多趟,日常“见面”最多的垃圾就是塑料袋,最难扫的也是塑料袋,最害怕的是风雨天里清扫塑料袋。
老周回忆说,过去,清扫马路只需清扫地面的纸屑杂物。如今,城市里出现的大量塑料袋、塑料泡沫,让他们这些清扫人员不得不一路追赶。风大的时候,塑料袋四处飘舞,他们只好跟在后面追。雨天里,被雨水打湿的塑料袋粘在了地上,几扫把下去,仍旧“岿然不动”,他们只好弯腰用手捡起。更令他们烦恼的是,一些包装电器用的泡沫塑料和一次性快餐盒,一旦被人踩破或被小孩子们捏碎玩耍,那一地数不清的小颗粒,扫起来更加费劲。
市环卫局管理科科长张珞说,目前,我市每天生活垃圾有1200吨,其中塑料类制品占相当一部分,我市现有盘龙冢、张洛坪两处垃圾处理场,处理废弃塑料袋主要采取填埋的方式,其中多数塑料类制品的废弃物,都被一些拾荒者捡走卖给加工厂,再加工制成其他塑料制品。
另外,由于塑料的结构稳定,不易被天然微生物菌破坏,在自然环境中长期不分解,一般填埋200年以上才可能降解,“白色垃圾”已成为人们现在和未来生活的有形污染,只是人们对白色污染危害的认识存在着缺失,所以在回收、制作、流通过程中,并没有遭到有效遏制,甚至出现了有人用医疗垃圾作为原料来制作塑料制品的情况。如果对废弃的餐盒、塑料袋进行焚烧处理,那么将会产生10余种有毒气体,直接造成大气污染。
心态及思考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菜篮子离我们越来越远;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菜市场、超市里人们拎起了大大小小的塑料袋。一些人的话语或许能让我们了解到这些变化背后的心态。
市民刘勇(29岁,男,装饰公司职员):小时候,我陪大人买菜都是帮忙提着菜篮子,感觉菜放到篮子里就像“插花”一样,很好看。现在生活比较紧张,自己提菜篮子挺麻烦,又要清洗又要晾晒。虽然塑料袋有污染,但确实方便实惠,多数人都是用它代替菜篮子。
市民张晓(36岁,女,某药店零售企业高管):我习惯去超市买洗好装好的净菜,自己能省心。何况多数超市也都选择用塑料袋给消费者装食品,如果自己提个兜进去装东西,还要被店内员工提防着,暗中盯着,感觉很不自在。
市民刘海英(55岁,女,某工厂退休工人):过去,我和老伴儿时常提着菜篮子去菜市场买菜,可是家中有时候需要用塑料袋来装垃圾什么的,索性就买菜改用塑料袋来装,一方面上市场方便,一方面用过的塑料袋可以装家中杂物。
然而在另外一些人眼中,这些塑料袋的存在是人们迟早要正视的生活危机。
市民李辉(27岁,男,某私企老板):其实,我们一方面是污染的受害者,另一方面又是污染的制造者。作为受害者,多数人都会有一些体会。可是作为制造者,很多人同样缺乏一些认识,往往把污染环境的责任推卸给企业、社会,而忘记了自己在不自觉中正制造着污染。
市民李景远(26岁,男,某轴承企业销售员工):目前情况下,完全消除塑料袋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如何节约使用是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我们不能因为无法完全去除,而不考虑改变消费方式来降低环保成本。我们应该重复使用一些可继续使用的塑料袋,而不是一丢了之,不断换用新的塑料袋。另外,我们是否可以像宣传吸烟有害健康一样,在塑料袋上印上“有害环境”字样,让环保意识深入人心。
在一首名叫《垃圾场》的摇滚歌曲中有这样一段歌词:“我们的生活,就像一个垃圾场……”多年之后,我们的生活究竟要为白色垃圾承担什么?
相关链接
意大利:政府对塑料袋生产商和销售商实行“课税法”。
爱尔兰:征收塑料袋使用税,所收资金用于环境保护项目。政策出台后的几个月里,塑料袋使用量骤降了90%。
美国:3月27日,旧金山市议会通过了禁止超市、药店等零售商使用化工塑料袋法案。
日本:从4月1日起正式开始实行修改后的《容器包装再利用法》,目的在于减少购物时商家发放的塑料袋等一次性包装。
印度:马哈拉施特拉从1998年起规定,在该邦乱扔、乱用、乱发塑料袋者,最高可被判5年监禁,并被处以10万卢比的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