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04版:洛阳社会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洛阳学子 爱洒贵州
只要求助者占理 我就一定管到底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07 年 8 月 30 日 星期    【打印】  
《洛阳晚报》评价网上调查>>>
贵州大方县最为边远贫困的新寨小学,因为5名洛阳大学生的到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洛阳学子 爱洒贵州
记者 张贵坊 实习生 徐罡
5名洛阳大学生志愿者帮新寨小学建了篮球场。

  尽管回到洛阳已经好几天了,但是只要一谈到贵州省大方县石丫村新寨小学的168名学生,洛阳师范学院历史系学生白凌还是忍不住掉下热泪。

  20多天的贵州支教,不但让这位女大学生目睹了那里的落后与贫穷,更让她体会到了奉献、责任。

  此次支教活动的发起人、该校历史系学生王进磊对于贵州之行的评价是:贫穷落后的贵州山区,不会因为5名洛阳大学生的到来而发生太大的改变,但新寨小学的168名学生,却因为他们的到来,从而知道在一座名为洛阳的城市里有人在关注着他们的成长。

  为了远山的呼唤

  远在千里之外的贵州山区小学,又是如何走进5名洛阳大学生的视野?这还要从《读者》杂志上的一篇文章说去。

  今年年初,王进磊无意中从《读者》杂志上看到了一名叫殷浩哲的华东政法大学学生写的一篇文章,文章详细描述了她在贵州大方县石丫村新寨小学目睹的贫穷和山里孩子对知识的渴望,文章的最后还留了新寨小学的联系方式。

  王进磊说,读完这篇文章后,他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农村出来的他,知道读书的艰辛与重要。

  随后,王进磊按照杂志上留下的联系方式,拨通了贵州新寨小学的电话。电话很快拨通了,由于学校老师不会说普通话,而王进磊又听不太懂对方的方言,打了半个多小时的电话,王进磊才算对新寨小学有了一个大概了解。

  新寨小学位于贵州省大方县最为边远贫穷的黄泥乡石丫村,是由该村村民金正勇2004年受乡亲们所托,利用自家住房建起的一所民办学校,也是当地方圆数十公里唯一的一所小学。由于没有纳入当地公办教育序列,该小学不能享受政府拨款,教师的工资和学校的一切开支只能从学生交的学杂费中支出。而现实的情况是,在年人均收入不到100元的石丫村里,70多个孩子中能真正交得起学费的,连一半学生都不到。老师们辛苦工作一年,还有可能倒贴钱,学校举步维艰。

  考虑到个人力量太薄弱,王进磊在校园里张贴出了招聘赴贵州支教志愿者的通知。

  招聘通知贴出后,在洛阳师范学院很快掀起了不小的涟漪,历史系的白凌,生命科学系的王政军、崔艳琴和经贸系的方文先后加入这一志愿者队伍中。

  为了支持他们去贵州,班里的同学还将3000多元的贫困补助全额捐献出来;学院的几位领导听说以后,也以个人名义捐出了2000多元;学校的其他学生还捐出了整整7大编织袋的衣服和书籍。

  为了给那里的孩子们更多的关爱,王进磊、白凌他们在课余时间,还做起了家教,打起了零工,又陆续凑到了4000多元。

  一切准备妥当后,7月10日,王进磊一行5人踏上了前往贵州的列车。

  另一个世界

  坐了10多个小时的火车后,7月11日,王进磊一行到达贵阳。经过短暂的休整,7月12日,天刚蒙蒙亮,他们就坐上了通往大方县黄泥乡的公共汽车。

  又经过4个多小时的公路苦旅和3个多小时的山间步行,王进磊他们终于走进了大方县石丫村新寨小学。

  直到真正站立于新寨小学里面,他们才真切感受到了这里几乎就是另一个世界。

  方文说,所谓的小学,其实就是一间破旧的瓦房和两间早已年久失修、成为危房的茅草屋。整个小学共有6个年级、4个教室、4名教师、168名学生,其中最大的学生已经18岁了,还在上小学三年级。学校去年才通了电,但也只有毕业班六年级的教室里才配有灯泡,其他教室里由于采光不好,即使是白天,也都是黑漆漆的。学生们上课用的课桌也都是由简易的木板临时拼凑而成的。教室外面,所谓的操场其实就是一块坑洼不平的黄泥地,没有任何体育设施。如果不是还有一面飘扬的五星红旗,真难相信这里是学校!

  第二天一早,新寨小学的160多名学生早早来到学校,为5名远道而来的洛阳大学生举行了隆重而简陋的欢迎仪式。

  白凌说,在欢迎仪式上,他看到不少孩子身上还穿着厚厚的棉袄或毛衣。学校的老师们说,他们一年四季只有这一身衣服!还有一些孩子,脚上穿的棉鞋露着脚指头。

  学生们用羞涩而又清澈的目光看着这5名远道而来的洛阳大学生。

  欢迎仪式上,5名大学生把一路扛来的7大编织袋衣服悉数发到学生们手中。同时,由洛阳师范学院师生捐助的5000余元“爱心助学基金”,开始用于补贴新寨小学。

  王政军告诉记者,他们很快发现了一个“秘密”,因为家里缺粮食,新寨小学的孩子们中午从来不吃午饭,能带个煮熟的土豆当午餐的已经算是“富家孩子”了。下午放学后,空着肚子的孩子们,还要背着竹筐,打一筐猪草再回去。

  长年累月的饥饿和劳累,加上营养不良,孩子们个个瘦小,而且大多都有胃病,上课的时候,很多孩子胃痛得几乎直不起腰。

  王进磊说,走遍方圆数十公里的石丫村,没有发现一户人家有电视机,全村唯一获取外界信息的设施是校长金正勇家里的一台收音机,这台收音机还是先前一名大学生志愿者留下来的。在这里,面粉、大米、鸡蛋统统是奢侈品,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才有机会吃上。金正勇告诉他们,就连主食土豆和玉米,不少家庭还不够得吃,一半家庭挣扎在温饱线以下。

  爱心助学“花开”深山

  在来后的第一堂课上,为了活跃课堂气氛,白凌没有直接拿起课本,而是和同学们聊起了家常。

  “你们听说过洛阳吗?”白凌问道。

  同学们茫然地摇摇头。

  “你们听说过北京吗?”

  同学们茫然地摇摇头。

  “你们听说过贵阳吗?”

  同学们仍是茫然地摇摇头。

  “那你们听说过哪里呀?”

  “黄泥(注:黄泥系石丫所在的行政乡)。”同学们异口同声地答道。

  白凌告诉记者,当听到同学们童稚而又兴奋的回答后,她几乎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差点丢下课本,跑到外面大哭一场——这些孩子太缺乏对外界的了解了。

  细心的王进磊也发现,除了物质与知识的贫乏外,学生们的课外生活几乎也是一片空白:中午同学们不回家,只能呆在学校的教室或校园的黄泥地上。他们决定除了给孩子们上课,还要为新寨小学的孩子们做点什么。

  经过5人小组会议认真的讨论,他们决定给学校修建一个篮球场和一个简易的校园广播站。

  广播站好建,同学们从自己的生活费里凑了200多元钱,经过来回6个多小时的山路和4个多小时的公共汽车后,他们从县城里买来了功放、喇叭和磁带。

  王进磊说,广播站开通的时候,附近的村民都跑到学校里看稀罕,从此中午的新寨小学,开始响起新闻广播或音乐的声音。

  在大山深处修建一个篮球场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没有场地,他们5名大学生和孩子们一道,把校园里坑坑洼洼的场地给平整一新;没有篮球架,他们找来了树木;没有篮球架的标准尺寸,王进磊他们又打电话到洛阳,让同学们从网上帮助查到标准篮球架的尺寸,然后精心绘制出了篮球架的图纸。

  忙完这些前期准备工作后,王进磊委托学校的老师,从附近的村庄找来了一名木匠。不凑巧的是,由于山洪暴发,道路被冲毁,那位木匠第二天便无法再来学校,只留下了工具。好在农村出来的王进磊对木匠活儿略知一二,拿起工具自己干了起来。架子做成后,王进磊从县里买回了油漆、篮球框和篮球,涂抹一新后,新寨小学的篮球场终于建成了。

  除了新寨小学的孩子们,石丫村还有5名中学生因为洛阳大学生的到来,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在家访中,5名洛阳大学生志愿者了解到,该村高三学生金正成,已经收到中专录取通知书的刁银先,初一学生刁银宇、刁银杏、金旭,都因家庭困难而面临辍学的危险。他们5位咬咬牙,再次从已经为数不多的生活费里拿出了近2000元,资助给他们每人1年的学费。对于条件特别困难的刁银宇、金旭,王进磊他们还四处打电话给自己已经上班的朋友,为他们争取到了常年对口的资助。

  王进磊说,做完这些后,他们几乎连回洛阳的路费都没有了,幸好7月底的时候,洛阳师范学院团委的老师们来贵州看望他们,给他们送来了1000元钱,才使他们回去的路费有了着落。

  赠人玫瑰 手留余香

  5名洛阳大学生志愿者的“深山善举”,如花儿一般,弥漫山间。

  白凌告诉记者,有一天晚上,他们都已经睡下了,突然响起了敲门声,3位70多岁的老人,手里提着只有贵宾到来时才舍得喝的酒,来看他们了。金正勇老师说,这是村里最德高望重的3位老人,他们是要代表全村向他们表示感谢。

  家访中,每到一处,村里人都会拿出家里珍贵的鸡蛋、苞谷酒,有的还非要把正下蛋的母鸡杀掉给他们吃,被他们劝了好长时间,才算作罢。

  8月4日,20余天的支教生活告一段落,5名洛阳大学生志愿者就要离开了,新寨小学168名学生再次集合,排着整齐的队伍,唱着山歌,把5名“洛阳老师”送出很远很远……

  由于水土严重不服,皮肤过敏,再加上不能洗澡,回到洛阳后,5名大学生个个蓬头垢面,一身疙瘩。

  看到他们的“狼狈样”,家长们心疼不已,一些家长的朋友抱怨他们“太傻”:为了一群素不相识的孩子,跑了上千公里,花了几千块钱,结果就换了一身疙瘩回来。

  在王进磊他们5人看来,20多天的贵州之行,却没有任何的狼狈,有的只是赠人玫瑰后的余香,还有对责任的体会与承担。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晚报故事》关注洛阳人的人生经历,反映洛阳人美好的人生境界、人生追求以及洛阳百姓的百味人生。只要您有故事,我们统统感兴趣。欢迎给我们提供新闻线索,电话:13503795925。)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