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80后年轻人逐渐结婚生子,他们的繁忙与能力欠缺使越来越多的小宝宝从小就不得不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看管,这在我们传统的观念里看来是十分正常的事情却引发这样的思考——
你家的孩子由谁看管?“父母”并不是这个问题的全部答案,现在更多的回答也许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调查显示,目前0~6岁的孩子,10个中就有五六个主要由隔代老人教育。
但是,有专家针对这种现象指出,由老人照顾教育孩子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是双重失策,老年人特有的重情感轻理智的做法会不利于孩子人格的培养和成长。
实话实说:
一边是宠爱,一边是无奈
吉利区的赵女士在隔代教育问题上很有发言权,因为她的孩子从出生到现在7岁,跟着外婆的时间比跟自己的时间还要多。她和爱人工作都比较繁忙,周末也常常需要加班,孩子过了满月就一直让自己的母亲带,这一带就带到了现在。她说,家里人肯定亏待不了孩子,当时自己最怕的还是老人的溺爱把孩子宠坏了。但怕什么来什么,从孩子一岁多会说话走路开始,外婆就成了孩子命令的执行者。
孩子爱吃零食,总是吵着要,父母平时会有所控制,但是老人却由着孩子的性子来,要什么买什么。她给母亲解释,很多零食不适合小孩子吃,而且孩子吃了会不好好吃饭,可是母亲却演变成了偷偷买。
今年,她的孩子刚上小学一年级,开家长会时老师专门给她说,以后尽量不要给孩子零花钱,学校门口卖的零食很多是三无产品,小孩吃了很危险。这时候她才知道,原来自己的母亲一直都在背着自己给孩子零花钱,少则几角,多则三五元,而孩子则把钱全部花在了买零食上。
西工区的杨女士是个典型的80后青年,用她自己的话说,自己都还是个没长大的孩子,更何况是再带个孩子呢!她生完孩子后休了一年的假,一年后便把孩子放到了母亲家里完全由其代管。杨女士说,她本来想让孩子3岁左右再去幼儿园,但一次出差后回来看孩子的经历使她彻底打消了让老人带孩子的念头。
那天她走进母亲的家门,发现被孩子撕扯的书扔得到处都是,有些塑料玩具也被踩坏了,更夸张的是家里的好几面墙上都被孩子用各种彩笔涂得花花绿绿,还有好几个小脚印。她知道母亲会溺爱孩子,但没想到会是这么严重的程度,当时她就拉过孩子厉声训斥,没想到孩子用眼睛瞪着她叫喊着挣脱,一只手还挥舞着要打她。
当天她就把孩子接回了自己的住处,决定自己好好调教调教。这才发现,孩子身上的毛病一大堆,不仅刁蛮任性,而且还说不得,一句话说不对就大哭大闹,让她很头疼。虽然半年后孩子已经比较懂事了,但她担心的问题又来了:孩子即将上幼儿园,可接送还得由父母来管,会不会“历史重演”呢?
童言无忌:
世上只有奶奶好
“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在每代孩子的口中经久不衰,但涧西区吕女士的孩子却对她说“世上只有奶奶好”。原来,吕女士的孩子本来是由婆婆照看的,但她看到婆婆整天打麻将怕对孩子影响不好,便不让婆婆接孩子放学,而让其自己回家。这一来,吕女士很快发现了孩子的口头禅——“奶奶说”。吃饭不让看电视,便招来一句“奶奶都说可以”;不让大喊大叫,也是一句“奶奶都不管”。如今,孩子动不动就唱“世上只有奶奶好”,听得自己很无奈,但给孩子解释孩子又不能理解。现在,她在孩子这边不讨好,在婆婆那边还落埋怨,吕女士甚至怀疑自己的做法是对还是错。
其实,这样的情况并不鲜见,由祖辈带孩子造成孩子和父母感情疏离的并不是个例。刘小姐是幼儿园的教师,她就常常看到很多孩子见到父母来接时很不情愿,不愿意和父母回家,而是哭着要奶奶爷爷。一次,一个姓焦的小女孩在走廊上被男生欺负,怎么哄都哄不住,结果孩子的奶奶一来,小女孩立即破涕为笑了,根本不用一句劝说,这样深厚的依恋之情是很多父母都得不到的。
刘小姐坦言,隔代教育加深了祖孙之间的情感,尤其是有些年轻父母缺乏耐心,往往是见到孩子就责备,这样只会让孩子产生畏惧暂时服从,但从情感上并不能接受,只会更加疏离父母,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专家支招:
父母多与孩子和老人沟通
针对以上这些问题,市心理咨询中心的韩运潮主任解释说,人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如今,许多年轻的父母因为事业而不得不疲劳地奔波,无暇顾及对孩子从生活到人生的教育。而祖辈们受教育的程度普遍低于孩子的父母,在与孙辈的亲密接触中,会影响孩子对新知识、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同时,老人带孩子基本是圈在家里,也会导致孩子缺乏正常的体能锻炼。
但是,隔代教育并不是一无是处,大家应该通过一些方法来扬长避短。韩主任建议,对扮演子女与父母双重角色的年轻的爸爸妈妈而言,一定要在百忙中抽出时间与孩子交流,与老人沟通,千万不要放弃自身的职责。比如每天晚饭后和孩子做游戏,给孩子讲故事,周末带孩子外出活动;同时要经常和老人聊聊天,讲讲科学养育孩子的新经验,买一些科学育儿的读物,与老人交流学习体会,帮助老人接受新事物;对老人宠爱孩子等错误的做法,既要坚决表明自己的态度,又要耐心和老人商量,尽量减少正面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