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县田湖镇纸坊村的吴水旺天生喜欢音乐,对板胡、曲胡、二胡、三弦情有独钟。农忙时,他下地干活;农闲时,他便制作各种乐器。几十年来,吴水旺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地,制作了很多板胡、二胡。他虽没有受过音乐专业训练,甚至连乐谱也看不懂,却用拿锄头的双手制作了那么多乐器,被人称作农民琴师。
近日,在洛龙区安乐镇的一间出租屋内,记者见到了吴水旺。由于终日操劳,58岁的他头发很少,白色上衣的左肩磨出了许多大洞,裤子上补了两个大补丁,脚穿农村制作的条绒布鞋,像个农村木匠。一间只有十几平方米的出租屋内放满了各种木工工具,如果不是看到吴水旺在调试曲胡,你很难想象,他竟是一名琴师。
1955年,6岁的吴水旺受村中一名老艺人影响,喜欢上了曲胡,经常往老艺人家跑,听老人拉曲胡。7岁时,他开始学习拉曲胡。由于家庭贫困和交通闭塞,吴水旺没有一把属于自己的曲胡。8岁时,他捣鼓出了第一把曲胡,虽然音质极差,但对于一个喜欢音乐的山里娃来说,这已很不容易了。
从此,吴水旺迷上了制作曲胡。他知道制作曲胡要用珍贵的檀木、楠木和专用的蛇皮。但在当时的条件下,他还买不到檀木、楠木,只好用枣木代替。
1958年,当时的洛阳地区曲剧团不断到陆浑水库工地慰问演出,为吴水旺提供了难得的学习机会。每次演出,他都想办法挤到拉曲胡的演员前,认真观察、聆听。回家后,他便凭印象不断练习,直到学会为止。
1962年,13岁的吴水旺开始参加村宣传队,拉起了曲胡。
1980年开始,吴水旺开始在洛阳制作各种乐器,并不断到各地学习,拜访名师,慢慢掌握了用檀木、楠木和专用蛇皮制作曲胡等乐器的传统工艺,且在我省乐器界小有名气。
吴水旺说,用传统的工艺手工制作一把上等的曲胡要用十几天时间,从选料、制作到最后的调音,每个工序都必须细心,有一个工序出现差错,都会影响乐器的音质。传统工艺手工制作的乐器精雕细琢,音质清脆、响亮,很受欢迎。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全国有很多乐器厂,乐器制作实现了工业化生产。但吴水旺认为,传统工艺是宝贵财富,不应丢弃。他希望将自己的传统工艺发扬光大,为社会多作贡献。
记者 陈占举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