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的烧烤摊咋恁短命”
这几天,涧西区烧烤摊主方明正在四处张罗着处理自己的烧烤“装备”——炉子、涮锅、桌子板凳,开了4个月的烧烤摊“寿终正寝”了。
1年前,33岁的方明在东郊某烧烤摊当烧烤师傅。烧烤摊让他萌生了自己干的念头。今年4月,一番筹备后,方明的烧烤摊在涧西区一农贸市场内开业。烧羊肉、羊眼、外腰、鱼,外带涮锅,方明把在东郊烧烤摊那套经营方式照搬过来,还推出了促销措施:消费满60元,赠送1条烤鱼,啤酒每扎1元。然而,热闹了几天后,他的生意越来越清淡,每晚上只有三四拨客人,收入二三百元,连本钱都顾不住。熬了4个月后,他只好关门。
方明百思不得其解:自己的烧烤挺实惠的,为啥没人来吃呢?
方明的一位朋友是个“吃嘴精”,一语点出了谜底:你没看郊外冒出那么多特色饭店,那些饭店不仅环境好,还推出了地道的农家菜,城里人都想吃个新鲜、吃个情调,谁还愿来乱哄哄的大街上吃烧烤?
烧烤、特色店:“冷暖”两重天
今年夏季,市区的食客们一传十、十传百地“报道”着这样的消息:王城大道邙山上新开了一家农家菜店,值得一吃;洛阳新区隋唐城遗址某某烧烤味道不错……
3日,我们分别对几家颇有名气的农家菜馆和烧烤摊进行了调查。
19时许,我们来到邙山一家农家菜馆,见门前停车场停放了十几辆轿车,宽大的院子南北厢房、上房全是古色古香的仿古建筑,院内栽种了一些苹果树、桃树,树下摆了一些餐桌,好一个幽雅、清静的农家院!一女服务员说,这里共有30多张餐桌,每天都能被占满。
市民周建民一家正在就餐。经询问得知,周建民原是个烧烤“发烧友”,特别爱吃烧烤,隔几天不吃烧烤就想得慌。他说,咱洛阳人对烧烤感情够深了吧,可再好的东西天天吃也会腻,现在私家车多了,路又顺,一家人换个口味,或者朋友聚餐,到郊外一些特色店吃地道的农家菜,既方便又实惠。
邙山工商所负责人说,今年夏天,辖区开了10多家这样的特色店,如快活林、韩式烧烤、玲珑园,各有特色,生意都不错。
和邙山镇一样,借助近郊森林公园或人文景点,今年夏天,龙门西山、隋唐城遗址等处的特色店先后开业,与烧烤摊争夺食客。
20时许,我们驱车来到东郊某烧烤城。几年前,每到晚上这里车水马龙的热闹情景没了,几家烧烤摊的座位上稀稀拉拉有几摊食客。一不愿透露姓名的烧烤摊主说,今年明显感到生意不如往年了,每晚的上座率只有40%左右,最红火时也没坐满,也不知啥原因。
我们在另一个烧烤城见到的情况也是如此,有几家烧烤摊的棚子上甚至写上了“转让”的字样。
在一烧烤摊,聊起马坡烧烤,当地一名乡干部说,前几年烧烤红火时,洛阳周边到处都有“马坡烧烤”,就连北京、广州等地也出现了“正宗洛阳马坡烧烤”的招牌。从某种意义上讲,马坡烧烤带动了当地很多产业,许多年轻人或开烧烤摊,或送货,同时,对洛阳餐饮界冲击不小、启示不少,真正形成了烧烤经济。
烧烤经济 路在何方
市民郭先生说,任何一个城市,没有比洛阳人这样对烧烤“一往情深”的,马坡烧烤主宰餐饮界这么多年,如今烧烤摊面临郊外特色菜的冲击,可以说,这是人们膳食习惯的改变,只有适应了这种改变,才能继续生存。
市餐饮协会一工作人员分析说,烧烤摊之类的“大排档”丰富了夜市餐饮,是餐饮业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市场潜力极大,但这种烧烤摊因技术难度不大,操作方便,出现了遍地开花的盛况。再火爆的生意,如果多年一成不变,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迟早会被淘汰。
这位负责人说,要想让“烧烤经济”永葆活力,一方面需要有关部门加强管理,督促摊主增强卫生意识、质量意识、服务意识,提升烧烤产业的档次;另一方面,烧烤摊主要有危机意识、创新意识,不断丰富烧烤种类、档次,适应消费者口味;同时要引进无烟烧烤、电烧烤,给消费者提供一个优美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