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07版:观点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确保权力运行方向正确
广告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07 年 9 月 6 日 星期    【打印】  
《洛阳晚报》评价网上调查>>>
三位专家对十七大的期待:
确保权力运行方向正确
构建和谐社会给百姓带来实惠。(新华社资料图片)

  刘海涛: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教授,曾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17次集体学习中进行讲解。

  陈雪薇:中央党校党史部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17次集体学习中进行讲解。

  王一鸣: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曾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29次集体学习中进行讲解。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将于2007年10月15日在北京召开。各方期待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将对全面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战略部署。

  曾在政治局集体学习中进行讲解的3位专家,对即将召开的十七大抱有热切的期望。专家们表示,希望这次党代会能够在推进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反腐倡廉、缩小收入差距、加强社会建设、政府职能转变等体制和机制改革方面实现突破和创新。

  确保权力运行方向正确

  如何摈除腐败因素的影响,确保公权力运行的正确方向,成为各界关注十七大的热点之一。

  专家表示,当前反腐的难点是,一些诱发腐败的深层次问题有待于解决。比如,在推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如何做到既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又能采取更有效的措施,防止问题的发生。在推进市场化的进程中,如何制定既体现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又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如何更有效地防止领导干部违规干预微观经济活动,搞官商勾结、权钱交易,建立健全防治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

  再如,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如何进一步加强反腐败国际交流与合作,防止腐败分子外逃,做好人员遣返、涉案资产返还等工作。如何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有效防治腐败能力等等。

  曾在政治局第17次集体学习中进行过讲解的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刘海涛教授指出,加强监督,关口前移,是有效预防腐败的关键。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怎样加大治本力度、关注预防,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比如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从人财物的管理、使用和关键岗位进行监督。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党内监督条例,严格执行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述职述廉、民主评议、诫勉谈话、民主生活会、质询制、问责制等在内的党内监督制度。

  同样在政治局第17次集体学习中进行过讲解的中央党校党史部陈雪薇教授表示,从实践效果看,巡视制度是比较成功的反腐制度,未来还应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如完善派驻机构统一管理,通过研究制定巡视工作条例等方式,将这一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能否将巡视的范围延伸到县一级,加强对县委书记和县长的监督。目前中央已经组成新的巡视组,开展中央和国家机关部门之间的交叉巡视点,这些做法地方也可以借鉴。

  针对目前一些腐败干部“带病上岗”、“带病提拔”的问题,陈雪薇教授说,这要求我们大力发展党内民主,健全民主集中制,保证坚持党员的主体地位,积极推进党务公开,把好选人用人的关口。希望十七大能够继续找到党建的突破口,以党内民主促进社会民主,切实将共识化为行动。

  刘海涛教授认为,反腐倡廉要治本,还是要取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进程,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实现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希望党的十七大对此有所突破。

  整体规划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曾经在政治局第29次集体学习中进行讲解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表示,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容易带来收入差距的扩大。十七大如何确立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具体原则,逐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关系,值得期待。

  收入分配既指居民内部不同群体之间的分配关系,也包括国家、企业和居民间的大分配。目前,我国的国民收入分配呈现向政府和企业倾斜的态势。按可比口径计算,政府收入占国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从2001年的21.1%上升到2006年的24.2%,企业从2001年的15.1%上升到2006年的17.5%,居民由63.8%下降到56.5%。如果考虑到统计中政府收入还不包括土地出让金等非税收入,实际的政府所得份额可能要大于统计数据。

  陈雪薇教授表示,面对分配不公的普遍现象,不能仅仅“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希望十七大对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行整体性规划,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上解决分配标准问题,使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的分配标准能够明确、科学、公平。

  王一鸣建议,政策的着力点应是改善初次分配结构,提高居民收入特别是低收入居民的收入水平。

  扩大就业是社会建设头等大事

  胡锦涛总书记在“6·25”讲话中明确指出,要把社会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专家因此对十七大加强社会建设的举措有共同期待。

  刘海涛教授认为,以前,社会建设的职能由企业和单位承担,随着改革的推进,逐渐与企事业单位剥离。在此过程中,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的不平衡性也逐渐显露,导致社会矛盾不断积累,形成了一些不和谐因素。

  在专家看来,加强社会建设,应当抓住经济平衡增长和财政收入大幅度增加的有利时机,加大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关系长远发展的投入,让经济发展成果更多体现到改善民生上。

  刘海涛教授说,由于社会建设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党和政府应对此投入更大的精力。比如就业,有专家预测,未来15年我国就业压力比预计的更大,需要加强对就业的宏观调控。

  热盼经济发展更多惠及群众

  我国目前的经济增长总体上还处于“投资和要素驱动型”,而不是“技术进步和效率提高驱动型”。“十五”时期,我国能源、电力和投资相对于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比“九五”时期提高1倍多,煤炭产量增长1倍多,水泥产量增长79%,钢材产量增长187%,而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没有明显提高。

  十七大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落实科学发展观作出的新部署,将有力推进中国经济的转型。

  经济转型需要经济体制改革的保障。王一鸣建议,调整资源性产品价格,根据煤炭、石油、天然气、金属矿、土地、水资源等不同资源的自然和社会属性,完善各种资源的价格形成机制。同时将价格改革的收益,用于对低收入者的补偿以及资源节约技术的开发和生态环境的治理。

  近年来,我国财政收入迅猛增长。2000年,国家财政收入是1.3万亿元,2006年逼近4万亿元。政府更有条件从经济建设者的角色,扩展到社会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等公共服务提供者的角色。

  王一鸣表示,现在正是适度扩大政府公共服务支出,加快推进向公共服务型财政转型的最佳时机。特别需要发挥财政政策的作用,较大幅度地扩大公共服务支出。这应是十七大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据新华网)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