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 |
|
台湾 | |
一、关于香港的回归
毛泽东对香港的回归,非常重视且又表现出非常的耐心等待,根据当时国内外形势,全面权衡利弊,他接受了上海市第一任市长的建议,暂留通道有利进出的决定,后来国际形势的发展,证明这一决定是非常正确英明的,它对中国国民经济建设和对外交流起到了任何港口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在对待香港、台湾的回归问题,毛泽东早在1956年给蒋介石的信中已提出了解放台湾问题“一国两制”的设想。上世纪70年代,中英两国关系相当友好,1975年英国王子查尔斯访问中国,当时毛泽东、周恩来接见查尔斯,当谈到香港回归时,毛泽东表示到时候中国大陆执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继续执行资本主义制度不变。当毛泽东问周恩来总理香港回归还有多长时间,周总理说要到1997年7月1日零时,查尔斯说,到时候我们会有一个顺利的交接过程。
香港的顺利回归,好在中英两国关系友好,在香港问题上有个共识——中国领土。另一个原因,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和中国利益,默认了清政府当时与英国签订的《南京条约》。《南京条约》是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的丧权辱国的条约。鸦片战争后,英国殖民者于1842年侵占香港,1860年又侵占九龙半岛南端尖沙咀一带,1898年又强行租借了九龙半岛尖沙咀以北、深圳以南地区和附近诸岛。以上合称
“港九”通称“香港”,共计面积约1030平方公里,人口约430万。1984年12月19日中英两国政府在北京正式签订了《关于香港的联合声明》,规定了从1997年7月1日开始,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二、毛泽东解放台湾的三大步骤
1.1949年毛泽东欲就势拿下台湾
1949 年毛泽东欲就势拿下台湾,这个问题历史学家早就有了共识——1949年10月、
11月解放军第三野战军进攻金门、定海的失利,使国民党政权暂时得以控制沿海各岛;8个月后的1950年6月,美国利用朝鲜战争爆发派出第七舰队进驻台湾,制造了长期分裂局面。这是根本原因。
其实,1949年毛泽东和中央本来就有趁蒋介石在台湾立足未稳立即攻取的设想,只不过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得以实施,这是毛泽东一生中的憾事。
多年后,毛泽东在谈话中,曾经对当时没有立即进攻台湾自责地说:“这是我党七大后所犯的第一个大的历史错误。当时蒋介石在台湾立足未稳,美国人撤走了第七舰队,本来是解放台湾的最好时机,但我们丧失了时机。在祖国大陆,蒋介石输了,我们赢了。在台湾我们输了,蒋介石赢了,这是一个大的历史错误,是不能挽回的错误。”作为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军事家,毛泽东对自己曾经失去的哪怕是一点点机会,可能会深感遗憾,不肯原谅。但事实上,历史是多方面复杂原因造成的,人算不如天算。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1)国内形势复杂解放台湾在紧锣密鼓中
1949年2月1日至3日,斯大林派来的苏共中央代表米高扬极为隐秘地出现在中央驻地河北西柏坡,不能抽身访问苏联的毛泽东和他进行了三个整天的谈话。毛泽东曾说:目前,还有一半的领土尚未解放,比较困难的有两处;台湾和西藏。其实,
西藏问题也并不难解决只是不能太快,不能过于鲁莽……一个多月后台湾问题在 中央的议程里正式被提及。3月,中央召开会议讨论即将成立的华东局管辖范围,
毛泽东提出:“还要加上台湾。这地方很应该注意,有海军、空军及其他军队, 有资源,很有生意做。”
随后,经过会议研究,他以中央军委名义发出电报,要求第二野战军准备向西南进军。要求攻击上海的三野用第九兵团一部承担进攻台湾的任务,派第十兵团进军福建,攻占福州、厦门等地后,夺取金门,为进攻台湾扫清外围屏障。7月,毛泽东与朱德在中南海颐年堂研讨了进攻台湾的问题。他们认为:只要苏联援助我们几十架飞机,掌握了制空权,解放军就可以发起进攻台湾的战役。7月10日,根据朱德的建议,毛泽东希望既能够采取里应外合、分化瓦解、争取敌军起义的办法,用“较快的时间”解决台湾问题,因为这种办法在北平及后来的湖南、云南
、新疆、四川都取得了巨大成功。同时他们又看到了进攻台湾没有空军支持的困难,准备用较长时间来准备进攻台湾,把进攻台湾的时间定在次年夏季。
(2)军事装备落后解决台湾受阻
在毛泽东原本的战略中,新疆尚未列入进攻的主要方向,西北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后,他甚至考虑可以暂时调彭德怀回来统一指挥二野、三野进攻福建和台湾。但是,秘密访问苏联的刘少奇向国内传达了斯大林的意见。斯大林提出,“不应当拖延占领新疆的时间。因为拖延会引起英国人对新疆事务的干涉”。斯大林表示愿意提供40架歼击机,帮助军队迅速入疆(后来又以无机场为由未派出飞机)。
斯大林当时的理由是:英、美,特别是美国在策划搞“土耳其斯坦共和国”。斯大林的意见不是可以忽视的。毛泽东得知后立即要刘少奇通知斯大林,中共同意尽快占领新疆。7月23日他给彭德怀发去电报说,苏联“极盼早占新疆”,建议彭德怀“冬季即占领迪化,不必等到明春”。在刘少奇出访苏联之前,中央政治局讨论了请求苏联出动空军、海军配合解放台湾的问题,希望苏联提供几百架飞机并代为培训飞行员,争取赶上进攻台湾的战役。斯大林爽快地答应了,但对派苏联空军、海军援助进攻台湾,则表示难以赞同。斯大林说,这样一来的结果,必定会引起美国的介入,诱发美国和苏联之间的战争。
当时在西南投入较大兵力还有一个国际原因,已经成立的越南民主共和国领导人胡志明来电,担心西南地区的国民党军队会逃到越南。毛泽东为此特别致电林彪,要他部署程子华、陈庚部队切断敌人经云南逃往越南的道路。金门之战打响之际,国民党守军已得到胡琏十二兵团增援达4万人,大大超过解放军登陆作战部队的8736人,于是解放军遭致三年解放战争以来最大的失利,进攻部队全军覆没,阵亡和被俘9086人(包括民工和船工)。
最后,毛泽东对进攻海南岛也采取了慎之又慎的态度。
国民党空军拥有压倒的优势,对沿海城市和基地的猛烈袭击,使得初建的解放军空军、海军遭受巨大损失。起义过来在烟台的“重庆”号巡洋舰、在南京的“长治”号护卫舰都被国民党空军重创,无法转移,被迫自沉。上海、南京的解放军海军舰队在一次轰炸中就有“常州”、“万寿花”号等26艘被炸伤炸沉。国民党空军仍紧追不舍到长江中上游,炸沉起义的国民党海军第二舰队9艘舰艇中的6艘。
中共中央知道要依靠自己的空军优势需要较长时间,只有寻求外援是个捷径。
(3)斯大林缺乏强力支持的诚意
1949年12月。毛泽东第一次出访苏联。在16日与斯大林的第一次会谈中,他就迫切地提出:“国民党的支持者在台湾建立了一个海空军基地,海军和空军的缺乏,使人民解放军进攻这个岛屿更加困难。考虑到这种情况,我们的一些将领一直在提议,请苏联援助,比如可以派志愿飞行人员或秘密军事特遣舰队协助夺取台湾。”斯大林含糊其辞地回答:“这样的援助不是没有可能的,本来是应当考虑这样做的,问题是不能给美国一个干涉的理由。如果是指挥人员或军事教员,我们随时都可以派给你们,但其他的形式还需要考虑。”斯大林仍然担心会引起与美国的大战。他向毛泽东建议,是否可以采取其他的方式来解放台湾,比如先向台湾空投伞兵,组织暴动,然后再去进攻呢?这显然是不成为理由的借口。
立即进攻台湾的打算就此搁浅,中共不得不失去了趁台湾守军立足未稳且混乱而进攻的最佳时机。面对现实,毛泽东不得不另行考虑。
2.毛泽东争取和平解放台湾的尝试
1949年5月6日,毛泽东致电正向浙江进军的第三野战军司令员粟裕和参谋长张震,指示:“在占领奉化时,要告诫部队,不要破坏蒋介石的住宅、祠堂及其他建筑物。”
这一特别关照与当年蒋介石的部下何健特意到韶山冲挖毛泽东的祖坟一事,形成鲜明的对照。这件事直到后来毛泽东提出和平解放台湾问题时,才终于显现出重要的政治意义。就在1956年的春天,毛泽东委托赴香港的章士钊先生转去一封中央致蒋介石的一封信。信中提出了和平解放台湾的具体办法:(1)除外交统一于中央外,其他台湾人事安排、军政大权由蒋介石管理。(2)如台湾经济建设资金不足,中央政府可以拨款予以补助。(3)台湾社会改革从缓,待条件成熟,亦尊重蒋介石意见和台湾各界人民代表进行协商。(4)国共双方要保证不做破坏对方之事,以利两党重新合作。信的末尾动之以情地写道:“奉化之墓庐依然,溪口之花草无恙。”由此,我们可以体会到毛泽东当年保护蒋家故居及祖坟的深远意义。这封信实际上最早提出了解决台湾问题“一国两制”的设想。据说,蒋介石
将这封信看了又看,而且每每看时都陷入沉思,不许人打扰。1957年,蒋介石曾派立法委员宋宜山到内地探听虚实。后因各种因素的影响,这种和平解放台湾的尝试受到了阻碍。尽管美国政府千方百计地设计各种方案,指望中国能够默认“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但它显然打错了算盘。
中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严正立场,最终促使美国人在1972年2月签署的中美《联合公报》中表示:“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3.毛泽东关于武力解放台湾的重大决策
(1)武力解放台湾的决策
解放战争后期,随着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在国民党的失败已成定局的情况下,中共中央、毛泽东就估计到国民党将把最后的落脚点放在台湾,于是作出了解放台湾的战略部署,并明确提出了“解放台湾”的口号。1949
年5月上海战役结束后,人民解放军就在筹划攻台战役,并从兵力配备上做了充分准备
。华东野战军司令员粟裕受命组织三野部队做攻台准备,并抽出第九兵团的第二十军、二十三军、二十六军、二十七军等4个军进行攻台训练。是年底,准备攻台的部队又增加到三野的第七、第九、第十共3个兵团的12个军,连同后勤支援人员,共计50万人。其中,第七、第九兵团为第一梯队,第十兵团为第二梯队。华东沿海前线部队,实际上已做好战前准备,投入战斗,解放沿海岛屿,扫清障碍,建立攻取台湾的前进阵地。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解放台湾的计划被迫延迟。1953年7月,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注意力开始转向台湾海峡。为了维护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1954年7月,中共中央再次作出“一定要解放台湾”的决定。
但是,随着海内外形势的变化,解放台湾也显示出长期性和复杂性。虽然经过抗美援朝战争的洗礼,中国人民解放军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面对200多公里的台湾海峡,如果没有强大的海、空军是不行的。特别是美国还横在海峡两岸之间干涉中国内政,成为解放台湾最大的阻力。当时新疆形势的需要,一部分部队进疆加之斯大林避免与美国直接接触、拒绝中国提出的40架飞机的空中支援。在这种
情况下,中共中央和毛泽东适时调整策略,将解放台湾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看待。
(2)暂不收复金、马的决策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拟分两步走,第一步先解放金门、马祖,第二步再解放台湾。1958年,中共中央、毛泽东根据战事的发展和美蒋关系的变化
,作出了“暂不收复金、马”的重要决策。
1958年8月23日,世界为之瞩目的国共炮战在金厦海峡爆发。炮战爆发伊始,美国态度强硬,声称要介入“台湾危机”,但其实际行动只是为国民党向金门运送补给的船队“护航”。美国“护航”行动连遭失败。于是,美国先是呼吁停火,然后逼迫蒋介石从金门、马祖撤军。蒋介石坚决抵制,对于“撤退金、马”之说
严词拒绝。在这一问题上,美蒋矛盾几达白热化。
为反对美国分离台湾、制造“两个中国”,将金、马留在台湾当局手中,更符合国共两党“一个中国”的共同利益。于是,中共中央、毛泽东作出了暂不收复金
、马的新决策。10月6日,由毛泽东起草的、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长彭德怀名义发布的《告台湾同胞书》指出:“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建议举行谈判,实行和平解决。”
为了挫败美国制造“两个中国”的图谋,支持蒋介石在“一个中国”问题上与美国作斗争,中共作出了一个重要决策,即延续对金门的炮击,但是炮击的方式逢单日打炮,双日停止。以抵制美国分离台湾的图谋。实际上,这是国共两党为对付美国分离台湾而结成的“联合战线”。
(据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