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对象:竹君(化名) 35岁 自由职业者
采访地点:报业大厦二楼接待厅
采访人:本报记者 郑凤玲
1 认识A君是在2005年秋天,我刚从那场失败的婚姻中解脱出来,儿子跟着我。而他有着和我相同的经历:女儿刚1岁时,他就和妻子离婚,4年来又当爹又当妈。
很快我们住到了一起,开始了共同生活。当时我的身份证需要换新证,可老没时间回老家换,所以就没领结婚证。
真正在一起生活,才能看到一个人的真实面目。我慢慢地发现:他好像对感情很麻木——说不上好,也说不上不好。有时我想,他是不是想让我帮他带孩子?
其实我是比较喜欢他女儿钰钰的,钰钰很可爱,我也愿意带她,可是我还得上班挣钱啊!
2 后来,A君从单位辞职了,他让我说服父母拿些本钱做生意。可我的直觉却告诉我,他靠不住,我不敢和他一起冒险。
后来,在别人的介绍下,他踌躇满志地到江苏去做生意了。可一月后,就灰溜溜地回来了,我们之间的矛盾开始显山露水。他抱怨我不赞助他钱做生意,我说他好高骛远,不切实际。他反驳我,说:“我就是两年不上班,吃饭也不成问题!”
他说的这些话,听起来多么胸有成竹,可是接下来的事实是:我每个月都要给他生活费,而且不少于500元,如果不给,他就怨我。
2006年11月,他和我商量买一辆微型双排货车,卖菜或者跑运输。我本来已经答应了,可几天后,婆婆说,A君前妻来看孩子时,提到A君和她商量买车,还说她与车管所有关系,买车时候可以便宜些。
听了这些话,我突然觉得心很凉。原来他还是和前妻联系,只有在需要钱的时候,才与我“商量”。我联想到他前妻每次来接钰钰时,在我们家衣柜里随便翻,俨然还像这个家的女主人,我说她,她竟然说这是A君赋予她的权利!
难道他还爱着她,而我仅仅是个“外人”?
3 2007年,新的一年开始了。我的收获是什么呢?是小丫头钰钰的进步。我虽然没有给这个孩子生命,但作为她的继母,我希望钰钰能够有素质、有修养、有渊博的知识,能够有一个很好的前途。为此,我读了很多家教方面的书,想把她的潜力挖出来,因为她是一个很聪明的小女孩。
可他不理解,他说:“我当初找你,就是为了让钰钰有母爱。”我啼笑皆非:“我怎么像来你家当保姆的?”没想到他答:“就是这样,你能过就过,不过就散。”
听了这话,我悲从中来。这两年,我几乎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这个家里。为此,儿子好多时候都委屈地问我:“妈妈,一周有5天你都在陪妹妹,难道你就不能在周末陪我一天吗?”我父母年事已高,还在帮我带孩子,就是为了让我好好和A君过日子。
可我付出这么多,又得到了什么呢?
4 这时,我听说了我最不愿意听到的信息。A君在这两年里,一直对别人说自己是单身,“相”过不止一个女朋友。
我不信。可有一天,我带钰钰到某商场去买书,她拉着我的手说:“妈妈,我告诉你,爸爸在这个楼上有个女朋友,爸爸对她很好。”她还带着我去看了那位“阿姨”。
我如雷轰顶,跑去质问A君,他承认了,而且说,其实他一直都深爱着前妻。
我们很冷静地分了手。我问我自己:我错在了哪里——是因为我们一直没有领结婚证,让他没有从内心负起责任?是因为我没有拿出钱支持他的“创业”?最后我得出了答案:在第二次“婚姻”里,我们并没有足够的相爱,没有足够的相互信任,所以我们不能够白头偕老。
我又回到了单身的日子。我不再爱他,可我却对钰钰有太多的难舍。前几天,我到幼儿园去看她,她看见我飞奔过来:“妈妈,妈妈,你是来接我回家的吗?”我的泪一下子就流了出来,我抱住她,不知道怎么回答。我本来还制定了几个计划,培养她各种能力,可如今却已经物是人非了……
“当孤单变成一种习惯,孤单到我已经不知道该怎么办……”秋天真的到了。当我独坐窗前,听这首《一辈子的孤单》时,身上、心上竟然都觉得冷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