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派归宗漾酒瓢﹐许谁共论醉良宵﹔凭他笔挟东风转﹐惊倒扬州郑板桥。”四句诗出自画家药翁之口。被药翁誉为“惊倒扬州郑板桥”的就是一代大家白蕉先生。
白蕉(1907~1969)上海金山县人。本名何治法,字旭如、复生,因为金山旧属松江府,松江古称云间,自号白云间者,借白为姓,借云间为名耳,废本姓不用。
1919年12岁的白蕉积极投入五四运动的热潮,曾担任金山县青年部长,并参与创办进步刊物《青年之声》,宣传爱国思想。16岁他考入上海英语专修学校, 1927年因“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失学。抗战爆发,白蕉与挚友邓散木一起举办“杯水书画展”,为抗战募捐,救济难民。新中国成立后白蕉受华东局邀请,供职于上海市文化局。任职期间,他为上海图书馆的恢复,上海美术馆、上海中国画院的筹建做了大量工作。其间著有《云间谈艺录》、《济庐诗词稿》、《客去录》、《书法十讲》、《书法学习讲话》等。1957年他被错划成“右派”,下放到画院图书馆管理图书,同时被剥夺了创作权利。“文革”期间他饱受折磨,于1969年含冤去世。2000年国家文物局公布作品限制出境的107名书画篆刻家中,白蕉名列其中。
白蕉生前精书法,通金石,善画兰,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与徐悲鸿、邓散木并称为“艺坛三杰”,他的书法早年工行楷,学习欧阳询、虞世南、钟繇《荐季直表》、《宣示帖》和二王等,尤其致力于晋人,传羲之书风如兰亭之竹,萧疏洒脱,高古脱俗。草书“暮年方妙”,到54岁后,达到巅峰。白蕉善以书法用笔画兰草,谢稚柳先生曾评价他的《墨兰》说:“云间白蕉写兰,不独得笔墨之妙﹐为花传神﹐尤为前之作者所未有。”“以书法写兰﹐粉蝶翠荷﹐不入前人一笔。”白蕉篆刻作品并不多,现存印作70余方,虽然是偶然兴至,随手刃石,但能取径宋元而高古独绝,不同凡俗,辄成佳构,在现代印坛仍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