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名妇女正在向行人散发小广告。 |
| 散发到病房里的小广告 |
| 小广告 |
|
“主治数十种癌症,治愈率达90%以上”、“无任何副作用,可延长寿命数年”……每天,在我市患者比较集中、人流量较大的医院内外,很多年轻人或手拿或怀揣印有这些字样的医疗小广告不停地向过往的人发送。这些广告大都被做成报刊样,主要宣传内容多是某种抗癌药物的“治疗神话”,在很多医院肿瘤科和放疗科的病房走廊,这些广告更是泛滥成灾。
每天数十拨 轮番向医院“进军”
《中国医药》、《医学宝典》、《医学在线》……各种印刷精美的小广告已经铺满了患者王师傅的床头,这些小广告还在以每天十几份的速度不断地增长着。近日,记者在市中心医院肿瘤科的住院病房看到,每个房间内都有很多宣传抗癌药物的小广告。正在该科治疗的王师傅告诉记者,每天都会有好几拨人进入病房扔下几份广告后离开,刚开始自己还很反感,来得多了也就习惯了。现在,他手头光这些广告就有好几十份。
据肿瘤科的医护人员介绍,病房医疗小广告出现在三四年前,因为这两年国家对媒体药品广告管得严,自印自发的现象就更严重了。他们对此很头痛,也时常听到患者抱怨。但是,这些人往往发得很隐蔽、速度快,在人流量较大的医院不容易被发现。
在该院放疗科,记者也听到了这样的反映。“每天8点开始,一直持续到中午,发广告的人少则七八拨,多则数十拨,管都管不过来。”该科的一名医生说。
该院保卫科对这种现象深有感触,但也很无奈。一名游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这两年的工作很大程度上都是在和这些进入医院散发小广告的人周旋,处理过三四十人,有的人已经被处理了五六次,可是过不了几天就又故伎重演。散发小广告者大多为年轻人,其中十几岁的孩子占60%左右。据了解,这家医院将每年没收的小广告变卖,竟然有五六十元之多。
广告宣传离谱 保健品成了主治药
在医院的病房内,记者搜集了好几种这样的小广告,其中一本名为《医学在线》的小册子宣传的“参红祛瘀散结胶囊”,广告词写得甚为诱人:主治肺癌、胃癌、肠癌、肝癌、食道癌、胆囊癌、胰腺癌、乳腺癌等(其后还写有10种癌症),本品无任何毒副作用,总有效率92.3%,单独使用平均延长寿命2年~8年。
对于这样的宣传记者不禁产生好奇。于是,记者登录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输入了广告中标有的“国药准字B20020060”,查到的结果是“该产品主要功能为益气养血、活血化淤,是适用于气虚血淤症的癌症患者化疗时的辅助用药”,也就是说,该产品只是一种治疗癌症的辅助用药,并没有所谓的神奇功效。
记者还注意到,该产品的原批准文号为“桂卫药健字(1993)第0007号”,即产品为保健品而并非药品。据了解,我国由于已经取消保健品准字,一些保健品成了药准字,于是,有些产品就趁机宣传自己是国家批准的“抗癌药”,但它们实际上还是保健品,而保健品根本没有治疗作用。这些产品的国药准字中大多有个字母“B”,这就说明它是保健品转过来的。比如这个产品的现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B20020060”,也就说明了其真实身份;并且,该产品为处方药,被明确标示“须按医生处方购买和使用”,但是对这点广告中却只字未提。
患者轻信广告 专家帮你明辨
我市西工区的一位老人在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因为脑出血导致半身不遂,后来在医院治疗时轻信了传单中宣传的治疗效果,便买回几个疗程的药服用。最终他花了3000元,却一点疗效也没有,更不用说收到传单中宣称的效果了。
市中心医院肿瘤科病房也有一名服用了广告中宣传的药物的患者,该患者在放疗了十几次后放弃了住院治疗,在家专门靠服用这些药物治疗,结果没过多久病情又恶化了,再次住进了医院。
据市中心医院肿瘤科裴主任介绍,现在很多患者由于自身具备的医疗知识不足,不了解一些医学治疗的基本原理,就比较容易被华丽的宣传所迷惑。裴主任说,肿瘤患者体内的肿瘤细胞其实和正常细胞差别不大,要想杀死肿瘤细胞肯定会对正常的细胞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即使是最先进的治疗方法也避免不了,这就是治疗中的副作用。有些小广告宣称的没有任何副作用就可以治病,是根本不存在的事情。裴主任说,肿瘤患者存在一定的治愈率,但宣称有90%的治愈率就太离谱了。
放疗科的医生表示,这些夸大宣传的药品广告不但干扰了医院的正常治疗,还散布了一些错误观点,让人们认为治疗癌症真的有什么秘方或神奇方法。这些广告往往在宣传中夸大放疗的副作用,极力鼓吹放疗的危害,这些片面的、有失公允的宣传都是很不负责任的。
抓了又放 发广告者无人监管
对散发小广告的人,患者和医院都不欢迎,可为什么这个群体越来越大,行为越来越肆无忌惮?市中心医院保卫科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医院现在不具有执法权,对这些人只能是抓住以后批评教育,没收他们的资料,再让他们写一份检查,最后只能放人。无论是派出所、工商还是城管人员,都会说这和自己的工作没有关系,这就使监管处于“真空”状态,这些人因此更加胆大妄为,甚至被抓住五六次也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据了解,为了躲避打击,这些散发小广告者有自己隐蔽的一套办法。一是把传单叠得较小揣在怀里,瞄准散发对象后才会迅速掏出一张,这样就有效地避人耳目。二是雇用十三四岁的未成年人,不仅工资低,而且即使发现了也让人无可奈何。三是这些人大都采用游击战术,来往于各个城市间,以避免在医院保卫科成为“熟脸”,减少被抓住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