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C06版:娇点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明月寄相思 两地母女情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07 年 9 月 19 日 星期    【打印】  
《洛阳晚报》评价网上调查>>>
明月寄相思 两地母女情
文图/本报记者 宋 扬
  “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是一个举家团圆的日子,只是,有太多身处异乡的女儿,无法回到母亲身边;有太多守在家中的母亲,在默默牵挂着自己的“心肝”……

  让我们通过两地母女的“对话”,感受一下——  

  外国的月亮不够圆  

  母女档案:

  母亲:李晓渊 42岁 高中教师

  女儿:王珮力 16岁 高一学生

李晓渊
王珮力 (资料图片)

  今年1月初,王珮力从洛阳远赴英国萨里郡Haslemere皇家女子学校读书。

  天气虽然凉了,但离戴围巾的时候还早。美女妈妈李晓渊却将一条紫色的马海毛围巾戴在了脖子上,就是为了向我展示一下她女儿的情意——这可是远在英伦的宝贝女儿寄给她的礼物!

  身为高中教师,李晓渊不否认目前我国教育体制存在一些弊端,她说:“填鸭式教育、应试教育会扼杀孩子的天性,我不想让女儿的青春在不够自由、宽松的环境中度过。”送女儿到国外读书是她和丈夫的共同心愿。

  只是,李晓渊没想到,女儿今年就要走。去年暑假,她跟一帮网友在西藏旅游时,突然接到丈夫的电话。丈夫当时正带着刚初中毕业的女儿在北京进行咨询,得到的回答是,如果手续齐全,很快就能送女儿出国。李晓渊在电话里跟丈夫急了:“你敢送她走,我跟你没完!”事到临头,妈妈还是舍不得女儿啊!

  去年年底,王珮力才准备离开洛阳,经过几个月准备,李晓渊也接受了现实。可是送女儿到学校后,她又寝食难安了,在宾馆里禁不住啜泣起来,搞得丈夫也很伤心,觉得把不到16岁的女儿撇在那里是件残忍的事。倒是女儿的大大咧咧让他们的心情平静下来,小姑娘表现出对异国事物的新鲜感,没看出什么离愁。

  王珮力果真比较适应那里的学习生活,中考时,该校为了留住她,还发给她一笔奖学金。

  平时,她积极参加各种课外活动,日子过得充实、愉快。

  今年中秋节,李晓渊第一次不能和女儿一起过了,她打算通过网络视频与女儿“团圆”,请女儿“吃”月饼,不能饱口福可以饱眼福,并祝女儿学习进步,平安、快乐!

  王珮力:其实我在国外呆了这段时间,觉得还是中国的月儿圆!与父母离别时,我表现得无所谓是不想让他们难过。我经常想家,为了不让老外看到后认为中国人很脆弱,我就躲到没人的地方哭。这个中秋节我一定吃不到月饼了,但我想让妈妈放心,我会好好照顾自己,努力完成学业的。

  月是故乡明  

  母女档案:

  母亲:康云霞 49岁 企业职工

  女儿:李璐 24岁 电台主播

李 璐(资料图片)
康云霞

  2003年,李璐离开洛阳到四川师范大学读书,2007年2月应聘到江苏省气象局担任播音文案,后通过考试成为苏州广播电视总台的电台主播。

  “坐在街边,吹着风,也逃不过孤独”。QQ上的个性签名,流露出李璐在他乡的心境。苏州纵然有园林美景,却驱不走她的乡愁,毕竟,家和亲人都在千里之外。

  今年大年初三,她一个人提着大包坐上了开往南京的火车。她长大了,这一次不能再让妈妈把她送到外地。4年前,妈妈送她去上大学的场景还深深印在她的脑海里。

  2003年,李璐考入四川师范大学,学影视编导专业。对未来充满幻想的独生女第一次出远门,是妈妈送她到学校的。李璐到校第一天就结识了不少新同学, 听说第二天学校要把他们送到大山里军训,心情很激动,当晚没来得及跟妈妈多说话。第二天,当学生们穿上军装,上了部队的大卡车时,妈妈在车下拉住了李璐的手。车子即将启动时,李璐突然放声大哭,妈妈没有哭,而是劝女儿要坚强。直到车子开动,母女俩的手才依依不舍地分开,远去的李璐还望着妈妈,痛哭着……李璐说,她当时不理解妈妈为什么不哭,觉得妈妈挺狠心的,后来才知道,妈妈一个人走在回去的路上,掉了很多眼泪。

  后来,李璐几乎每天都和家人通电话,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除了寒暑假,“五一”、“十一”放假她都要回家。每次她回来,妈妈总是将她爱吃的食物准备好放进冰箱,以便她一进家门就能吃到嘴里。大学4年的中秋节,她没有时间回家,就和好朋友聚在一起吃顿饭。成都阴天多,晚上很难看到月亮,她很怀念在洛阳跟父母一起吃月饼、赏月的场景。

  毕业找工作的时候,妈妈希望她飞得远点,她也想到外面闯一番。如今,李璐在苏州已经稳定下来,也结交了一些关系不错的朋友,她说,但是那里没有家,心里总是空空的。

  今年中秋节,她又回不来了,本想把单位发的月饼寄回家,父母却不让她寄。于是,她把月饼送给了家在当地的同事,她说:“没有家的人不想吃月饼。”不过,她给家人送上了中秋祝福:愿妈妈少辛苦一点, 愿爸爸少劳累一点, 愿奶奶更健康一点。

  康云霞:有时候我对小璐可能有些“狠”,虽然她是女孩,但我有时把她当男孩看,告诉她“不要怕吃苦,要志在四方”。现在她不在身边,我其实十分想念她。小璐,中秋我们又不能一起过了,祝你在苏州工作顺心,生活愉快,你永远是妈妈的乖女儿。

  明月遥寄母牵挂  

  母女档案:

  母亲:陈继花 50岁 无业

  女儿:王珍 18岁 大一学生

陈继花
王珍 (资料图片)

  今年暑假,我市应届高中毕业生王珍被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专业录取,了却了母亲陈继花的心愿。

  打电话约陈继花采访时,一听我提起刚到外地上学的女儿,她的声音就哽咽了。电话这端,我被一个母亲对女儿的爱和思念深深感染。

  9月2日是女儿报到的日子,陈继花和丈夫把女儿王珍送进了大学校门。回到省安装公司家属院,她开始了寂寞的“独居”生活。她丈夫经常在外地打工,一年到头回不了两次家。曾经,女儿是她最贴心、最亲近的伴侣,现在,房子里少了女儿的身影和笑声,怎么不令陈继花黯然落泪?

  不过,说起女儿,陈继花特别自豪。从小学到高中,王珍的成绩在年级总是名列前茅,非常稳定。在市第三中学读书时,王珍担任学习委员,年年获得一等奖学金,多次荣获“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称号。她学习不偏科,高一期末考试物理考了100分,化学考了99分,于是自信地选择了理科。她以前的文科班班主任也很看好她,她被中国政法大学录取后,文科班班主任还开玩笑:“要是考文科,你可能就进北大了!”

  陈继花是跟丈夫从农村老家走出来的,文化程度不高的她在学习上帮不上女儿的忙,就全心全意照顾好女儿的生活。每天,她精心为女儿准备好三餐;女儿下晚自习,她一定到路口迎接。家里条件不宽裕,她买回肉、蛋、水果,总是让女儿先吃,可孝顺的女儿总是要亲眼看到母亲吃才肯动嘴。

  这次送女儿上大学,钱是亲友们凑的,王珍还申请了助学贷款。陈继花回忆,离开女儿的学校时,女儿送她和丈夫到大门口,她问女儿还需要啥,女儿摇摇头,不敢和母亲对视就转过身。陈继花知道女儿流泪了,这毕竟是她第一次独自离家生活。回来时,陈继花也哭了一路。

  往年中秋节,陈继花会给女儿买月饼吃,今年,独自在家的她也不打算过中秋节了,只希望明月能帮她捎去对女儿的叮咛和祝愿:好好学习,团结同学,早日成为栋梁之才!

  王珍:王珍没有手机,封闭军训期间不住在学校,我无法联系上她。但陈继花和我都相信,中秋节那天,懂事的她一定会给母亲打来电话,倾诉思念,送上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