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工商总局日前发布一组数据称,1999年全国有个体工商户3160万户,到2006年6月底下降为2505.7万户,个体工商户减少650多万户,平均每年减少87万户。
个体工商户平均每年减少87万户!这个数字有点让人吃惊。但这个现象,学者们在研究我国为什么出现“高增长、低就业”这个问题时就已经发现,而且,不仅是个体工商户数字逐年下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也相对缓慢,只是这次有了官方数据的支撑。
理论上,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空间巨大,然而在现实中的空间却并非如此。《中国青年报》引用一位资深工商人士的话说,越来越多的个体户抱怨,费用负担重,其中工商管理费更被认为不合理,早该取消。其实,工商收费只是其中的一种。中央党校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周天勇教授日前在谈到大学生创业时也提出类似观点,他说,我不赞成大学生创业,因为在现有的条件下,各种名堂的乱收费太多,你一个学生搞创业,用的基本上都是家里的钱,或者借亲戚的钱,企业(或生意)还没搞起来,交完各种费用,已经“倒”了。按照他的统计,一个小饭馆就面临22个部门收费。非公有制经济要想大发展,阻力可见一斑。
对于官方公布的个体工商户减少的数据,该怎么认识?目前有两种相反的看法:一种认为是合理的、正常的;一种是认为与当前经济发展不适应的。前者认为,现在个体工商户的减少,其中最大的一个因素,是个体工商户走上了合作经营、合股经营、公司经营的道路,加大了经济发展总量的规模;后者则认为是超负荷的收费让许多本可生存发展的个体工商户陷入倒闭关门的境地。
这两种说法都有各自的合理成分。个体工商户是不少人创业起步阶段的选择,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逐渐做大,办成企业,或与人合作、合股经营,是大势所趋,也值得鼓励。但是,在我们这样一个经济平均每年以10个百分点左右增长的国家,中小企业包括个体工商户的数量增长更应是蔚为大观——没有“草根经济”的繁荣,焉有参天大树的生长?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中小企业(广义上包括个体工商户)在经济生态平衡中扮演重要角色,“全能企业”是不存在的,正如一架飞机,400万个大小零件并非全部由飞机制造公司完成而是由很多中小企业承担制造一样,社会分工决定了中小企业数目与大企业的数目是几何级的对比。
在当前我国的发展阶段,个体户仍然是很多国民自主创业的好选择,但是为什么个体工商的数量会减少?对此我们必须深刻追问和反省。显然,人们会不约而同把目光投向税费负荷这个“头号嫌疑”。在发达国家,中小企业只有税务登记一项开业登记,进入门槛和负担极低廉,且对于经营场所一般没有特别的限定。相比之下,我国个体工商户的负荷和管制就大多了。好在,17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出通知,下调中小企业较为集中的饮食、娱乐等8行业的应税所得率标准。
类似给中小企业以及个体户减负的政策,还宜多出、早出。 (王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