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每每仰望夜空,我总是喜欢看那些调皮、可爱的小星星,它们冲我眨眼睛,和我捉迷藏,让我充满了好奇与惊喜,而那天上的月亮,总显得那么孤单,冷冷清清,守望着无尽的夜。
上学后,学习了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才真正让我对月亮产生了独特的感情。作者通过短短的几句词,不仅表达了自己的理想,也抒发了对亲人的怀念。开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一下把我们带进了开阔的意境,诗人对酒问月,但他并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之中,而是以超然的思想,婆娑起舞,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
我想,月亮的魅力也在于此,它是孤独的,因为几千年来,只有它回味着沧海桑田的变化,只有它见证着历代朝野的变迁,也只有它感受着岁月更替的气息。而它又不是寂寞的,因为纵观历史的画卷,多少文人墨客为它写下绚烂多彩的诗篇,多少风流之士为它谱写悦耳动听的赞歌,又有多少神奇而美丽的故事与它有关。
唐朝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有句“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将大地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清明、澄澈,眼前的画面固然美好,那么,月亮是何时出现的呢?人类又是何年诞生的?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得到感慨,探索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这是何等的胸襟!
十五的月是美好的,所有与之有关的诗文都是美好的。苏轼的“银汉无声转玉盘,暮云收尽溢清寒”,徐凝的“皎皎秋空八月圆,嫦娥端正桂枝鲜”,袁枚的“长淮波冷碧云残,皎皎当空白玉盘”……凭借对月的描绘,汇成一种情景交融的幽远意境,诗篇仿佛笼罩在一片空灵而迷茫的月色里,吸引着我们去探寻其中美的真谛。
月是诗中的情景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每首诗中都犹如诗的纽带,展现出一幅幅充满情趣的画卷。宛如淡雅的水墨画,令人心醉神迷。
中秋将至,到时,我愿与大家举杯邀明月,把酒话玉盘。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