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母天天陪在赵婷身旁。 |
| 父亲的呼唤让她恢复了意识。 |
| 妈妈整日陪伴赵婷。 |
|
9月8日,本刊第3版刊登了一篇题为《“沉睡”的女孩,快醒来吧》的文章,告诉读者一个一名女大学生昏迷近两个月、同学和家人轮流用爱对其进行唤醒的动人故事。本周,记者再次来到医院病房,见到了出人意料、令人欣喜的场面。
坚强女孩,用心感知世界
9月18日,记者来到赵婷病床前。依旧是红润的脸蛋、黑黑的眸子,所不同的是,赵婷不断转动的大眼睛里,有一抹灵光在闪动。“记者来看你啦,快叫姐姐!”在家人的招呼下,赵婷轻动双唇,用低沉且有些沙哑的声音,清晰地喊出了“姐姐”二字,而且她缓缓抬起左臂,去碰记者的手。赵婷的父亲说,这是孩子在努力用心与外界交流。
我们眼前的赵婷,已经明显有了意识,除了可以通过只字片言、简单的动作和丰富的表情与外界交流外,还能自己吃东西了。赵婷的父亲悄悄剥开一个香蕉,女儿立即露出有些顽皮的微笑,主动张开了嘴巴。父亲满怀慈爱地递上香蕉,随着赵婷嘴巴的咬动、咀嚼,暖暖的亲情伴着香蕉的香气在病房蔓延开来。
按照父亲的口令,赵婷会打口哨,上下左右转动眼睛,抬起左右胳膊等,这些都是为了锻炼面部肌肉、眼睛以及手臂的灵活性,赵婷总是积极地练习。她妈妈含着泪说,女儿性格坚强,躺在那儿会时而流泪、时而皱眉、时而表情严峻。从女儿病床上的表情、动作中,他们知道女儿一直在努力,努力好起来、努力用心感受外面的情和爱。
深爱无限,父母永不放弃
赵婷的父亲用清水给女儿擦脸,动作轻柔细腻,一旁的母亲注视着病床上的女儿,眼睛里净是慈爱和欣慰。沐浴在父母爱的目光中,赵婷的小脸逐渐绽放出满足的笑容。赵父说,他坚信,女儿一定会逐渐好起来。赵婷昏迷期间,面对女儿毫无表情的脸,父母轮流和她说话、给她读笑话,女儿偶然稍有反应,两人就喜出望外、大加赞赏。渐渐地,“偶然”越来越多,终于在一次针灸治疗中,女儿清晰地喊出了“疼”字,让夫妇俩欣喜若狂。接下来,他们更多地对女儿进行呼唤和照顾,有时一天只能睡上两三个小时,但两人仍充满信心地守护着女儿。
一周前的晚上,赵婷自己拔掉了鼻饲管,母亲索性给女儿喂了稀饭,赵婷慢慢地吃,竟然一次“消灭”了小半碗。从那以后,赵婷渐渐地喝奶、吃水果糊、蔬菜粥等,也渐渐会叫爸爸、妈妈,会说“扎针疼”、“吃饱了”……看着赵婷一天天好起来,赵爸爸感慨地说,这是他们一家人和众多好心人共同努力的结果。他冲女儿竖起大拇指:“赵婷是最棒的,咱们全家是最棒的!咱们都不放弃!”赵婷对父亲的话有强烈的反应,她皱起眉头,鼻翼微微扇动,小脸逐渐扭曲,晶莹的泪珠接连滚出。
爱心浓浓,众人共同祈祷
到了吃午饭的时间,隔壁病房的徐阿姨跑来看赵婷,还给她送来一份煮大虾。赵婷微笑着缓缓说“太多了,吃不了”,其表情带点羞涩,极其可爱,引得大家哈哈大笑。赵婷的母亲说,通过报纸了解了女儿的故事后,许多人以各种方式表达了的爱心。一名姓王的男子从洛阳新区跑来探望,热情介绍自己家病人的治疗经验,连饮食注意事项和到北京求医的路线图都讲得清清楚楚;嵩县一个老太太打来电话慰问,天天为小姑娘祈祷、祝福;几个已出院的病友还不时打电话鼓励他们战胜困难;一些认识和不认识的朋友送来了鲜花和钱……
父亲拉着女儿的手说:“有那么多人关心、祝福我们,还有什么不能战胜的?我们要一起加油!”躺在床上的赵婷微笑、抿嘴,郑重地点了点头。
医生:是爱创造了奇迹
在河科大一附院心血管内科,记者见到了副主任医师杨喜山大夫。说到赵婷的病情,杨大夫也感到惊奇,他说自己从医多年还没见过这样的情况。“虽然赵婷的心脏已经恢复到了正常状态,但发病时由于心脏、呼吸停止,脑供氧不足导致大脑皮层损伤,而且她昏迷超过了两个月,几乎成了植物人。”杨大夫说,根据临床经验,这样的病人很难恢复意识,就在半年前,一个男中学生跟赵婷一样因心跳、呼吸骤停造成长时间昏迷,不久就离开了人世。
杨大夫说,根据对赵婷脑电波的监测显示,她的脑电波活动已经很弱,能恢复意识并与家人交流。“真令人吃惊!”医生分析,除了高压氧舱和药物治疗对赵婷神经细胞恢复的促进作用外,很大程度上是赵婷和家人永不放弃的信念以及深深的关爱,才创造了这个奇迹。
现在,赵婷的父母给女儿每天的康复计划都排得满满的:上午要做有助于肢体恢复的康复治疗,中午要做输液药物治疗,下午要做促进神经细胞恢复的高压氧舱治疗,晚上还要进行针灸……赵婷的父母说,一家三口一起努力,女儿一定会好起来,“我们要继续用爱,去创造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