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门三令五申,严禁在药品零售企业内以“坐堂医”、“义诊”、“医疗咨询”等名义非法开展医疗活动,但记者最近在市内部分药店走访时却依旧发现“坐堂医”的身影。
亲身感受“坐堂医”
9月20日下午,记者来到涧西区联盟路上一家药品连锁超市。在药品柜台对面,一位中年男子坐在桌子前正给人把脉。
“没事,开点中药就好,”随后这名中年男子迅速开出一张处方单,“去那边抓药。”记者在一旁站着,待那人走后,这名中年男子问:“啥病?”随即招呼记者坐下。桌子上摆着一沓处方单和一个软垫。记者说嘴里有伤口,这名中年男子就给记者把脉。左、右手腕把脉过后,又看了看舌头,他对记者说:“这是口疮,看你舌头颜色比较深,火气大,吃几服中药就能好。”中年男子很有信心地建议。
记者看到旁边摆放着一个个玻璃瓶,里面装着已煎好的褐色的中药汤剂。他向记者推荐道,买了以后不用自己煎,药店已煎好了你可以带回去喝。记者说从来不吃中药,这名男子劝道:“没事,吃这种中药没有任何副作用,不下一星期火就能消。附近的学生最近吃中药的不少。”话音刚落,他就拿起笔准备开处方,并说“开服中药,一天一服,吃三天就好了”。记者问一服中药多少钱?“十几块钱,不贵。”这名男子回答道。随后记者借口有急事离开了药店。
记者在一些药店门口随机采访了一些购药者。许多购药者都有去“坐堂医”处看病的经历,而这些经历大多并不美好。
家住涧西区的林女士向记者说起“坐堂医”,竟然窝了一肚子里火。
9月18日,在涧西区的一家医药超市门前,50多岁的林女士刚从药店买完药出来。“去年我有点上火,就去药店买降火的药。当时在一家药店里看到一位自称已经80多岁的老中医在坐诊,就让他给看病。他告诉我需吃点温性的降火药,并开了一个中药方,里面有何首乌什么的,三服药共60多元。没想到吃了以后不但火没降下来,反而更厉害了。我找这家药店,人家也不给退钱,后来只好去了医院,在医生的建议下服用了双黄连病就好了。”林女士将自己的经历告诉记者,并说“以后再也不相信这些药店里的医生了”。
“坐堂医”不可信
据媒体报道,针对少数药品经营企业以“坐堂医”、“义诊”、“健康咨询”等名义非法开展诊疗活动的情况,4月25日,河南省卫生厅下发通知,决定从即日起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清理整顿“坐堂医”的专项行动。
市卫生监督中心监督四科王科长表示,我市没有一家药店的“行医”是合法的。药店开展诊疗活动必须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至今我市没有一家药店具有这个资质。整顿“坐堂医”一直是近年来市卫生监督部门的工作重点,仅今年上半年他们就在市区开展了两次专项整治行动。
王科长认为“坐堂医”已经严重影响了医药市场的正常秩序,并给市民带来了用药安全隐患。在利益的驱动下,很多“坐堂医”成了“卖药的”,经常主动给买药者推荐药品。但因为这些所谓的医生往往资历不够,不具备诊断病情的能力,这就必须加以整顿。
专项检查的情况并不乐观。7月份,在对全市所有药品零售店的检查中发现有17家存在“坐堂医”。除了责令这些药店停止诊疗活动外,还对其中7家单位进行立案处理。这次行动共没收医疗设备7台。
“坐堂医”为何屡禁不止
记者在涧西区景华路一家药品零售店发现,在药店一角一个单独的小房间里坐着一名穿白大褂的人,有不少买药者主动来请“医生”给自己看病。记者以患者名义向这名“医生”问道:“能看病吗?”“医生”头也没抬说:“能。”除此之外,在龙鳞路记者也发现了一位穿白大褂的“医生”坐在药店里,在给药店里的顾客诊断病情。
几年前,国家就有明文规定药店不允许“坐堂医”看病,为什么“坐堂医”还是禁而不止呢?
有关人士指出,这主要是药店为了一个“利”字。“坐堂医”打着“咨询”、“义诊”的幌子坐镇,就成了药店的摇钱树。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到医院看病繁琐的程序也是造成“坐堂医”普遍存在的原因之一。一位市民说,去正规医院就诊,程序太复杂,看个病要半天的时间,像头疼脑热的小毛病,一般都是向“坐堂医”咨询一下,几分钟就解决了。当记者问道是否会怀疑“坐堂医”的资质时,这位市民说,反正是治小病效果都差不多,而且这里的药一般比医院还便宜,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
王科长对此也很无奈,“我们的工作人员也不能天天呆在药店里监督。还是在加强执法力度的同时,向市民宣传‘坐堂医’的危害。我们也欢迎市民对药店进行监督,一旦在药店发现‘坐堂医’,可以拨打监督电话63322110投诉”。
面对“坐堂医”须严格把关
“中药店一直有医生坐堂的惯例。在一些有名的中药店,医生坐堂已经成了药店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给患者带来了方便。比如北京的同仁堂,那里的老中医已经和药店的品牌融为一体,成了国粹。”一家药品连锁店负责人李先生这样告诉记者。
李先生所管理的连锁店有一家是和北京同仁堂合作的。虽以同仁堂的名义在洛阳开了分店,但是却不得不割舍医生坐堂的传统。李先生说,每年北京同仁堂都会组织专家来洛阳的分店坐诊,为此他要向相关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专家资历、服务项目等相关文件,手续非常繁琐。他感到在洛阳要像北京同仁堂那样有医生坐诊实现起来非常困难。
市卫生局监督科工作人员解释说,药品销售机构若有医生坐诊,则需要符合国家相关的规定,如医生要获取一定资质、场地硬件设施要达标等。至于为何市内没有一家药品经营企业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工作人员认为,药品经营企业若要达到国家的相关标准,需要投入的资金太大。有了大病,市民还是会选择到市内各大医院看病的,因此,药店里的医生短期内并不会给药店带来可观的效益。
李先生认为,如果按照国家的标准来办,药店就好像是专门投资开了一个独立的小诊所,这发挥不了药店的优势,反而削弱了药店的竞争力。相比之下,同样是为老百姓看病,医院为什么不能像他们一样降低门槛呢?为何不合法的“坐堂医”屡禁不止?因为光堵不行,还要考虑疏导的机制,严格规范但不能搞一刀切。
市卫生局监督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药品经营企业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依据是国家统一标准,不存在地区的差异。
在涧西区采访时,杨先生对药店的“坐堂医”感触颇深。在杨先生眼里,周围大大小小的药店里都坐着一个“医生”。但是因为老伴经常身体不好,他们也上过“坐堂医”的当。“病看了,药吃了,就是不见好”。杨先生认为,这些所谓的“医生”可能是药店里临时聘用的,医术究竟怎样,老百姓没有辨别的能力,虽说“坐堂医”给市民带来了方便,但对“坐堂医”一定要严格把关。
(图片说明:记者在现场抓拍的“坐堂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