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逢节日,鲜花店的生意特别火。 记者 王振华 摄 |
|
背景链接
这几年,我市居民在过好传统节日的同时,圣诞节、情人节、母亲节、父亲节、感恩节等一些“洋节日”也闯进我们的生活,给平淡的日子增添了许多乐趣。商家也乐得顺应潮流,大打“节日经济”牌。节日总量的悄然猛增,是经济发展、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直接反映,人们不再为温饱而苦恼,自然而然地转入渴求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精神生活的丰富。
昨日上午,记者走进洛龙区农民企业家王万木的家,聊起洋节日的事儿,44岁的王万木憨厚地一笑,打开了话匣子。
心里最看重老人节
王万木原是关林镇某村农民,后到镇上工作,1998年,他承包了镇办企业磷肥厂。这一年的老人节,王万木拿出几千元,买来300多件衣服,敲锣打鼓送给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他还立下规矩:以后每年老人节、教师节都要为村里的老年人、教师办点福利。
白糖、鸡蛋、米面……10年过去了,村里有心人给他算了笔账,足有四五万元。王万木想得很开,他说,中秋节、端午节、元宵节都是传统节日,而老人节、教师节,体现了当今全社会尊老爱老、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过去咱日子过得紧巴,没有闲钱办公益事业,现在有钱了,应该有所表现。
过洋节挺有意思的
第一个走进王万木生活的洋节日是圣诞节。
四五年前,王万木陪一外地客人到市区吃饭,发现各饭店门前都布置了圣诞树,喜气洋洋的,且生意特火,一些年轻人聚在一起喝酒、唱歌、跳舞,尽情狂欢。他不明白咋回事,客人告诉他:当晚是圣诞夜。
随后,这位客人讲解了圣诞节的来历,并给他发了条手机短信。那一夜,他的手机上接到了七八条祝福短信。读着那一条条温馨、浪漫的短信,他乐了:嘿嘿,这洋节挺有意思的,给人提供了互相交往的机会,还真不赖。
从此,每到圣诞节,王万木总要给亲朋好友发个祝福短信,有几年,还带着家人到市区热闹了一番。2003年,王万木花10多万元在关林地区买了套三室两厅的新房。他说:日子越过越舒坦了,土节、洋节,能过自己都过。
儿子的父亲节礼物
采访时,王万木突然撩开上衣,露出了崭新的皮带。他面带得意地说:这是孩子新科父亲节时给我的礼物,“报账”180多元。
新科是王万木的独生子,今年大学毕业后在市区某企业上班。王万木说,这两三年间,又冒出了父亲节、母亲节、感恩节,也不知道是洋节日还是咱国人发明的,反正挺有意义的。每到这些节日,城里人都时兴送鲜花,花店的花都卖疯了。也逐渐兴起过这些节日的农村,不像城里人那样花里胡哨,都挺实惠的,给老人买件衣服、买几斤鸡蛋、掂箱牛奶,回家看看。
这几年,每到父亲节、母亲节,工作再忙,王万木总要抽空回农村老家看望一下父母,每次还交待媳妇:你也回娘家去看看老人吧。
也许是受了他的影响,今年父亲节那天,儿子新科到王府井百货给他买了一条名牌皮带。
王万木说,收到礼物,自己高兴极了:儿子懂得感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