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陈旭照 通讯员 肖慧 阎学良)签合同时不注意,不细看就大笔一挥了事,等到出了纠纷或上当受骗了,后悔已经晚了。
消费者老王看中了某公司的搅拌机等设备,并在今年5月与该公司签订了购买合同。签订合同前,双方口头约定设备价值8万元,老王先付2万元定金,剩下的分12个月付完。合同签订后12天,公司把设备拉到了老王指定的地方,要求其当场将余下的钱付完。老王不同意,说明明以前说的是12个月付完。公司人员让他看合同,老王急忙拿出合同一看,才发现合同上写明付款的时间是12天而不是12个月。老王要求终止合同,对方不同意。
万般无奈之下,老王来到了消协。消协工作人员经过了解,他所说情况属实,但当时对方只是口头承诺,无凭无据,而在后来签的合同上,却有他的亲笔签名。咨询法律专家,该合同已经具有法律效力。考虑到老王的实际困难,消协人员多次做某公司的工作,最后该公司扣下4000元后,给老王退了16000元,双方合同解除。王某在感谢消协之余,又在为当初自己的大意而后悔。
类似的投诉还有不少,比如:消费者陈先生和一中介公司签订合同要求其代买房子,当时双方口头约定如果陈看不中房子中介公司要将2000元中介费退掉。多次看房后,陈先生都不满意,于是要求退费,但中介公司拿出了当初有他签名的中介合同,上面清清楚楚写着不能退费。陈先生这才为当初只顾和老板聊天而忽略了看合同内容而后悔。
就在昨日记者采访时,市消协办公室里进来了一位女士,她的投诉同样和没仔细看合同有关。原来,6月份,这位女士逛商场时,正好有家健身俱乐部在附近发传单,承诺只要办个会员卡,就有许多优惠。她心动了,也没仔细看商家提供的合同,就在上面签了字,交钱办了个会员卡。她原想着卡办完了就能去锻炼了,谁知道俱乐部一直到8月份才正式开业。9月20日,她在俱乐部锻炼完,到物品柜里取自己存放的东西时发现东西被盗。和俱乐部协商赔偿不成,她一气之下要求退卡,俱乐部却让她看当初签的合同,上面同样有不退钱的内容。
针对以上几起投诉,市消协提醒广大消费者,在签订协议时一定要看清内容,理解意思,不要盲目签字,更不要不看内容就签,以防被一些别有用心的商家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