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缘由 昨日上午,涧西区蔡女士拨打新闻热线说,几个月前,她在南昌路和丽春西路交叉口的一家婴儿游泳馆内,给孩子办了一张游泳卡,并预付了费用。几天前,她发现游泳馆不见了,向周围的一些商户打听后,才知道游泳馆早搬走了。
蔡女士拨打了该游泳馆留下的一个电话,却一直没人接听。蔡女士说,她交钱后,对方给她的孩子建了一个类似于个人小档案的游泳卡,每次带孩子去游泳,对方便拿出游泳卡,在上面记录游泳次数等情况。而她手里并没有游泳卡和其他消费凭据,只有一张该游泳馆发放的类似名片的卡片,卡片上有一个电话,她平时靠卡片上留的电话和游泳馆的工作人员联系。现在游泳馆不见了,她感到非常无奈,也不知道该去哪里找。
我们建议蔡女士继续拨打游泳馆留下的电话。昨日16时许,蔡女士拨打了数十个电话后,游泳馆的电话终于接通了。游泳馆负责人说,搬迁后,个别消费者没有通知到,所以有了以上误会。
虽然蔡女士的事情解决了,但蔡女士说,她还有些后怕,如果以后碰到类似的事,该怎么办呢?
记者跑腿 市消费者协会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他们也曾接到过不少关于“预支性”消费的投诉,尤其是美容、理发等行业,“预支性”消费陷阱较多。一般而言,商家办理营业执照时,会在工商部门填写相关资料如经营地址等;变更地址时,他们也会到工商部门办理相关变更手续。所以,碰到这种情况,消费者可到工商部门投诉。但消费者投诉时,一定要注意掌握相关的消费凭据。
消协的工作人员还建议消费者,办理“预支性”消费卡后,尽量不要将消费周期拖得太长,以免出现意外。 (记者 吕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