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洛阳长春中学高三2班的几名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周山路航空工业总公司洛阳航空电器厂家属院,看望年逾古稀的方淑云老人。
掐指算来,这是长春中学第26次组织学生探望这位孤寡老人。学校德育处主任高灵芝说,师生们之所以能够与老人结缘,多亏了晚报的一篇报道。
这一切要从2004年年底本报策划的“关注城市独居老人”系列报道说起。当年,长春中学的师生从报纸上看到那些孤寡老人的生存状况后,心灵深处被深深地触动。大家很想为这些孤寡老人尽一分薄力。他们在本报报道中提供的一份急需社会帮助的老人的名单中,发现周山路上的方淑云老人离学校很近,非常方便开展帮扶工作。2004年12月8日,学校团委的老师以及10多名同学,带着自己捐的钱,买了大米、白面、烹调油等生活用品,拿着本报的报道按图索骥,敲开了方淑云老人的家门。
昨日,我们和长春中学的师生来到方淑云老人家。老人打开房门后,非常热情地把我们一个个让进屋里。看见学生们手里的生活用品,老人嗔怪起来:“都说了多少次了,不让你们再给我买东西,你们怎么就是不听!以后再这样,我可就不让你们来了!”
74岁的方淑云,满头银发,目光很有神。虽然腿脚有些不太方便,但是整个屋子一尘不染。见我们都坐了下来,方淑云老人打开了话匣子:“我的低保金够我花的,虽然清苦一点,也勉强能活下去。你们这些孩子呀,心眼太好!”
方淑云老人多年前丧偶,膝下没有子女,也没有什么生活来源,年过七旬的她日子过得很艰难。“3年了,孩子们真是把我当成了亲人一样照顾,我真的很感激他们。”方老太太说,自从2004年12月8日以后,几乎每个月的中旬,长春中学的师生都会带着生活用品和现金来探望她,减轻她生活的压力。这些孩子们,每次到了这里都抢着干活,干完活还陪老人聊天解闷儿。1000多个日夜过去了,如今第一批来看望她的孩子们也都上了大学了,看望老人的孩子们也换了好几茬,但他们和老人都一样亲。
长春中学高三学生孙艳丽对记者说,因为是独生子女,家境也还可以,所以她平时花钱大手大脚,对于勤俭节约没有概念,甚至认为是老土。但看到方淑云老人的境况后,她的触动很大:原来同样的一元钱,在不同人群手中的含金量是不同的。她以后一定不会再乱花钱了。获得河南省电子琴大赛第一名的侯杨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他说,帮助老人,在让老太太感到快乐的同时,自己也收获到了一分喜悦。
高灵芝对记者说,在照顾方淑云老人的过程中,学生们懂得了用爱心去帮助别人,收获很多。他们一定要把方淑云老人照顾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