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朝万户飞天示意图。 |
|
中国日报供本报特稿 中国人对月球有着独特的情怀,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月下老人牵红线的美丽传说家喻户晓;李白、苏轼等大诗人脍炙人口的咏月诗篇,抒发了华夏民族的浪漫豪情。鲲鹏展翅上九天揽月不仅承载着中国科学家的梦想,更是中华民族等待千年的天地之约。
万户飞天:人类首次“乘火箭”
上世纪70年代,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体被国际天文联合会命名为“万户”,以纪念“第一个试图利用火箭作飞行的人”。这是一个中国人的名字。600多年前,明朝一位名叫万户的官员按照好友班背留下的《火箭书》造出了各种各样的火箭,然后画出“飞鸟”的图形,令众匠人按图赶制。
试飞时,万户两手各持一只大风筝,将自己绑在椅子上,椅背上绑着47枚自制“火箭”,点燃后冲天而起,不久“飞鸟”翻滚着摔在山脚下……这个中国人虽然未能如愿,被摔得粉身碎骨,但他却成就了这个星球上开天辟地的壮举——人类文明史上的第一次“飞天”尝试。
初次接触:0.5克月岩激发探月
1978年,美国总统卡特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访华时,向中国赠送了一块月球岩石样品。这块只有1克的月岩被切成两块,一块保存起来,一块用来研究。
我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说:“我国的研究就从一块0.5克的月球岩石样品开始。”美国人赠送月岩样品,其实也是在试探我们的测试能力和研究水平。就是在这样的“压力和动力”下,中国开始了自己的探月计划。“后来的事实证明,我们的研究结果让美国人很信服。”欧阳自远说。
“嫦娥”奔月:十年破茧舞翩跹
我国的探月计划从1994年开始。欧阳自远向当时的“863计划”专家组提交了一份探月报告,并且得到了一笔经费。这是中国人花在探月计划上的第一笔钱。2004年,国家正式批准了“嫦娥一号”计划的实施方案。这一次,收入中国人眼底的已不再是一块只有1克的石头,而是整个月球…… (康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