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21版:时评观点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中国走进改善民生新阶段
圆明园复建, 拯救历史还是毁灭记忆?
“筷行动”
促进社会和谐重在共建共享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2007 年 10 月 25 日 星期    【打印】  
《洛阳晚报》评价网上调查>>>
观 点
促进社会和谐重在共建共享
中共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教授 青连斌
  ●促进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需要。发展的目的是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地改善民生。我们要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

  ●促进社会和谐,要落实在使经济发展的成果更多地体现到改善民生上。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特别是要更加全面地把握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下更大的力气,更加积极主动地解决好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上学难、看病难以及就业、养老等重大现实问题。

  ●促进社会和谐,要落实到更加注重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必须适时地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和国家财政支出结构,加大财政在教育、卫生、文化、就业再就业服务、社会保障、生态环境、公共基础设施、社会治安等方面的投入,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针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我们党明确提出了同这样一个发展阶段的阶段性特征相适应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促进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需要。促进社会和谐重在共建共享。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是发展;与此同时,发展的目的是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地改善民生。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我们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

  促进社会和谐,要落实在使经济发展的成果更多地体现到改善民生上。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特别是要更加全面地把握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下更大的力气、更加积极主动地解决好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上学难、看病难以及就业、养老等重大现实问题。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报告进一步凸显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等六大任务,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

  促进社会和谐,要落实到更加注重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是社会主义的一个核心价值取向。一个和谐的社会,必定是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一个不公平的社会,注定是不可能成为一个和谐社会的。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涉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必须适时地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和国家财政支出结构,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制,把更多的财政资金投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领域,加大财政在教育、卫生、文化、就业再就业服务、社会保障、生态环境、公共基础设施、社会治安等方面的投入,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公共服务领域投入”、“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能力”,并提出了一系列既有理论高度,又在实践中有很强针对性的重大部署,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在实践中不断加强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建设,以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不懈努力和追求。

  促进社会和谐,要落实到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和政策法规,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和手段,形成社会管理的合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各项改革的深化,越来越多的“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趋多样化,社会管理的难度加大,任务加重。但是,我们的社会管理理念和体制机制远远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这就要求我们深入研究社会管理规律,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和政策法规,按照十七大报告的要求,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形成社会管理的合力,以“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

  促进社会和谐,要落实到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切实维护社会稳定,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良好的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稳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没有社会的稳定,一切无从谈起。维护社会的稳定,绝不是单一部门、单一领域的事,必须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没有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就没有社会的稳定,就没有国家的长治久安。这也是历史反复证明了的。要切实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认真化解社会矛盾,特别是利益矛盾。这就要建立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利益矛盾调处机制、基本权益保障机制。要提高整合社会关系特别是社会阶层关系的能力,有效地整合社会,促进各种社会力量的良性互动。这就要把我们党建设好,包括搞好党风廉政建设,搞好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要建立健全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机制,综合运用好政权、法律、纪律、习俗、道德、社会舆论等社会控制手段,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原载《文汇报》)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