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正常儿童中90%以上的幼儿会有不同程度的害怕心理;40%的2岁至4岁的儿童至少有一种害怕的对象;43%的6岁至12岁儿童有7种以上的害怕对象。
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有不同的害怕对象,如:
0~6个月 高分贝的噪音,突然而来的声响,身体陡然失去支撑;
6个月~1岁 一般意义上的陌生人和生疏的环境,浴盆和浴缸排水;
1岁~2岁 一般意义上的睡眠,受伤、排便;
2岁~5岁 害怕黑暗、孤独,想象中的怪兽、强盗、医生等。
测试一下,孩子的害怕正常吗?
惧怕与儿童身体发育的状况和应对能力有关,会随着儿童体力的增加和智力的发育而不断消失和变换。一般来说,正常发育过程中出现的害怕和恐惧,为时短暂,一种惧怕很少持续1年以上,多数在3个月内消失,很少会对儿童的行为产生严重的影响。
孩子的害怕属于正常还是病态,可以根据下列问题进行测定:
1.孩子的胆怯不安是否只是针对某个事物或现象,与这个事物或现象相关的其他因素会不会引起他的恐惧?
2.离开了受惊物或现象后,孩子的惧怕反应是否随之消失?
3.在看图片、电视或一般的谈话中,如果孩子看到或听到他所惧怕的事物或现象,他是否表现出无所谓的样子?
4.经历了惧怕事件后,孩子的日常生活是否不受影响?
如果对以上问题的回答都是“是”,说明孩子属于正常发育过程中的胆小害怕;否则,说明孩子可能存在心理疾病,尤其是孩子害怕到了如下程度就是不正常的了,比如惧怕的持续时间超过三四个星期,以致于丧失某种能力,伴随明显的症状:心率过快,头晕眼花,恶心和失禁等,这需要到儿童医院就诊。 (芽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