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下午6时05分,“嫦娥一号”飞天奔月而去。中国再次引来世界的目光。
有人说,这是大国的视野,是中国对未来的投资。这话是对的。我们有必要从两个层次来理解对未来投资的含义。
首先,作为空间俱乐部的成员,中国有必要在月球俱乐部中发挥作用。联合国月球公约规定,月球属于全人类。但并不意味着你什么都不做,月球就有你一份。你必须到达那里,才可能在未来的月球探索和开发中拥有相应的话语权。
更重要的是,我们有必要意识到,人类历史上第二轮“大航海时代”已经开始,只不过目标不再是浩瀚的海洋,而是更为辽阔的太空。第一轮“大航海时代”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远见、决心和勇气,它的组织和行为模式,对于日后它在世界上所能取得的地位,其影响不但是决定性的,而且可能延续数百年。中国未能抓住上一次机会,决不能再放弃未来的机遇。
历史的发展并不是一个平滑渐进的过程,它倾向于在合适的时机取得飞跃性的进展。某些国家由于它们抓住了时代赋予的飞跃性机遇,得以脱颖而出。“大航海时代”是一个例子,工业革命同样,信息技术革命则是最新例证。由于计算机和互联网的爆炸性发展,美国再也不必把日本质优价廉的汽车当作主要威胁,同时,美国在相对衰落中重新取得了巨大的领先优势。
下一次革命在哪里?一般认为机遇将会来自生物技术和航天领域。这是因为人类必将冲破地球引力的束缚,以辽阔太空作为未来的家园。问题是我们中国将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我们不否认科学探索的纯粹性和重大意义,但我们同样也要考虑中国未来所处的地位和态势,是被动搭车还是主动进取,其间差别恐怕不可以公里计。
机遇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在这个意义上,包括嫦娥探月在内的中国航天计划,都是在为迎接新挑战打基础。因此,我们不必拘泥于一时一地的成败得失,而应该放开眼界,从根本上了解世界未来发展趋势以及中国在这个趋势中的位置。
应该说这是一种共识,而其中最大的一个现实目标就是月球。美国计划重返月球,俄罗斯憧憬夺回失去的荣誉,日本上个月刚刚发射了月球探测卫星,甚至印度也在紧锣密鼓实施其月球计划。在这一轮竞争中,从更大的视野来审视,探索月球绝非一蹴而就,它需要缜密的计划和可持续性的步骤。而我们的优势,恰恰在于优良的航天传统、有条不紊的长期计划,甚至是不徐不疾的探索步调。因此我们应该抱有信心,中国肯定会在未来的月球探索中作出应有的贡献。(李方)